咨询有感:
高一男生,厌学逃学,学习成绩班级最后几名,被精神科医生诊断为抑郁症,服药中!
关系:我同学的儿子,同学四十几岁,职业医生。
设置:家庭教育访谈,酒店开餐前单独的交流,无正式咨询设置!
心理方法:彩绘曼陀罗、聆听、共情、积极想象、面质等
咨询感悟:
访谈结束时跟来访者的沟通,咨询前的心态是不愿来,肯定是爸爸请的来教育他的!
最后的评价:幸亏来了!被人理解的感觉真好!这些话从来没有人对我说过!
看到眼里放出来的光,我知道,有效果,还不错,支持了一个孩子建立了自我价值感,满满的成就感!
就这个过程里的领悟总结如下:
1、孩子本无病,需要的不是吃药,是父母的看到,不是看到成绩,是看到这个人本身!
2、孩子在用逃学厌学来提醒父母的觉醒和看到!是家庭生了病,孩子只是结果!
3、一个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来自于镜中我,即通过周围人回应过来我的样子;当是好的,他就是开心的自信的;当是负面评价时,他变得自卑的失落的,没有价值的!
其实那都是他人的投射而已,不是真正的你;或者只是你的一部分,不是全部的你;你去向内看,去发现你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那不来自于你的成绩,你的外貌,只是因为你是独特的生命个体:你的热情,你的阳光,你的理智、你的希望……
4、孩子无论有多么糟糕,只要父母是接纳他理解他,他便会得到肯定和关注,有着价值感和归属感;而学习上没有建树的孩子,又在父母那里得不到认同,那就失去了最后的归属感,可能他去向网络世界寻求满足和存在感,也可能早早陷入早恋等感情,也可能和社会的浪荡青年混在一起……也有可能他自己都觉得活着都没有意义和价值了,那时自弃抑郁自杀都可能是必然!父母的认可是孩子活着最后的心理防线!
5、父母和孩子不是敌我关系,如果能够看到在父母和孩子的选择之外还有更多的选择的可能性,如果听父母的选择,孩子不喜欢;孩子自己选的,家长又不认同;那走向何处呢?没有出路的这份纠结焦虑会让孩子迷茫,无所适从从而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7、未来不都是灾难,有可能都是好事情,
为什么关于未来都是灾难预测?即使有灾难,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重要的是你相信吗?
10、从孩子消极情绪的背后看到他的渴望与需求,找到原型动力的需求:依恋、安全、亲社会……,然后满足之,心结自然就解开了。
11、爱是本能,却在流动的过程中加入了条件和控制,爱变了味道,对方收到的是控制和管制,从而会生出对抗的心,爱便无法流动。
点亮一个心灯,幸福一个家庭,我的使命,也是我的幸福!
注:2019年4月25~28日曼陀罗心理治疗师培训班学员的团体曼陀罗作品,请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