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焊接工程的选择
1. 焊接工艺是指制造所有关的加工方法和施工要求,包括焊接准备、材料选用、焊接方法选定、焊接参数、操作要求。
(1)焊接准备
<1>钢结构工程焊接难度分为A级(易)、B级(一般)、C级(较难)、D级(难),其影响因素包括:板厚、钢材分类、受力状态、钢材碳当量。
<2>铝和铝合金:铝和氧的化学结合力很强,极易生成一层氧化铝薄膜包裹在溶滴表面和覆盖在熔池表面,这层氧化铝妨碍焊接过程的正常进行;易产生未熔合、未焊透缺陷;容易在焊接中造成夹渣;会促使焊缝生成气孔。
](2)焊接操作人员(焊工)持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①承压类设备的受压元件焊缝、与受压元件相焊的焊缝、受压元件母材表面堆焊;
②机电类设备的主要受力结构(部)件焊缝、与主要受力结构(部)件相焊的焊缝;
②溶入前两项焊缝内的定位焊缝。
(3)]球罐
球形储罐的焊接方法宜采用焊条电弧焊、药芯焊丝自动焊和半自动焊。
2.焊接参数
焊接时,各项参数(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焊接线能量等)的总称。
(1)]焊接接头:焊件在热能作用下融化形成熔池,热源离开熔池后,熔化金属()冷却并结晶,与母材连城一体,形成就焊接接头。焊接接头有焊缝网、熔合区、热映想去、母材金属构成。
(2)焊接接头形式:对接接头;T形接头、角接接头及搭接接头等。
焊接接头形式主要是由两焊件相对位置所决定的。
3.焊接形式
(1)施焊时焊缝在空间所处位置,分为平焊缝、立焊缝、横焊缝、仰焊缝。(四种)
(2)焊缝断续情况,分为连续焊缝和断续焊缝(两种)。
4. 焊接线的能量:决定焊接线能量的主要参数就是焊接速度,焊接电流和电弧电压,公式为q=I.U/v
]5. 预热、后热及焊后热处理
(1)20HIC任意壁厚均需要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以防止延迟裂纹的产生。若不能及时热处理,则应在焊后立即后热200-350温度保温缓冷。
(3)其他牌号非合金钢用于压力容器时,最低预热温度15摄氏度。
(4)为改善焊接接头的焊后组织和性能或消除残余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焊后热处理。如:非合金钢管道壁厚大于19mm时,应进行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
6. 焊接位置:熔焊时,焊件接缝所在大的空间位置,可用焊缝倾角和焊缝转角来表示,有平焊、立焊、横焊、和仰焊。
7. 锅炉
锅炉受压元件安装前,应制定焊接工艺评定作业指导书,并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合格后,应编制用于施工的焊接作业指导书。
8.钢结构
施工单位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接接头、焊接位置、焊后热处理等各种参数及参数的组合,应在钢结构制作及安装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9. 工业管道(公用管道、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
10. 焊接工艺评定应在本单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所用设备、仪表应处于正常状态,金属材料、焊接材料应符合相应标准,由本单位操作技能熟练的焊接人员使用本单位设备焊接试件。
12.焊接工艺评定规则:
通用焊接评定规则:
(1)焊接方法的评定规则
(2)母材的评定规则
(3)填充金属的评定规则
(4)焊后热处理的评定规则
(5)试件厚度与焊件厚度的评定规则
13.专用评定规则:
(1)对各种焊接方法的影响程度可分为重要因素、补加因素和次要因素
(2)当改变任何一个重要因素时,都需要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3)当增加或变更任何一个补加因素时,则可按照增加或变更的补加因素,增焊冲击韧性试件进行实验。
(4)当增加或变更次要因素时,不需要重新评定,但需要重新编制预焊接工艺规程。
二、焊接质量的检测
12. 公用管道(GB类)和工业管道(GC类)焊缝检查规定为Ⅰ、Ⅱ、iii、Ⅳ、5个等级,其中1级最高。5级最低。
13. 火电厂锅炉焊接和动力管道(GD类)、汽车管道对接接头按《压力管道规范动力管道》中规定,检查类别分文Ⅰ、Ⅱ、3个等级。
14.钢结构:焊缝质量等级:一集、二级、三级、其中影响因素:钢结构的重要性、载荷特性、焊缝形式、工作环境及应力状态等。
15.焊接接头缺陷
(1)焊接缺欠:在焊接接头中因焊接产生的金属不连续、不致密或连接不良但未超出标准允许范围的现象。
(2)焊接缺陷:超过允许范围的缺欠。
16. 焊接缺陷出现的位置:表面(如焊缝尺寸不符合要求,咬边、表面气孔、表面夹渣、表面裂纹、焊瘤、弧坑等);内部(如气孔、夹渣、裂纹、未熔合、偏析、显微组织不符合要求等)。
17. 焊接缺陷对焊接接头机械性能的影响:(气孔)、(夹渣)、(未焊透)、(未熔合:虚焊时最危险的缺陷之一)、(裂纹:焊缝最危险的缺陷)、(形状缺陷)。
18. 焊接前检验:
(1)焊工获得焊接工艺指导书和相应的资格(人)
(2)焊接设备:正常进行和安全可靠,仪表应定期检验(设备)
(3)焊接环境应符合规范要求(环境)
(4)焊前预热的加热方法。(法)
19. 焊接工艺:焊工操纵焊条电弧焊时,检查其执行的焊接工艺参数: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电流种类、极性、焊接层(道)数、焊接顺序。
20. 焊接过程目视检测:焊道之间、焊缝与母材之间的过渡成型良好,便于完成下一道焊接。
21. 焊接后检验:(1)目视检验
(3)无损检验:<1>表面方法通常是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内部是射线检测和超声波检测。
<2>射线检测技术的等级有A、AB、B三个级别,其中A级最低、B级最高;超声波等级分为A、B、C三个级别。其中A级最低、C级最高。射线和超声波技术等级的选择应根据设备和管道的重要程度,由相关标准及设计文件规定。
<3>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接头(如:低合金高强度、铬钼合金钢),无损检验应在焊接完成24h后进行。
22. 要求无损检测和焊缝热处理的焊缝,应在设备排版图和管道轴测图上标明焊缝位置、焊缝编号、焊工代号、无损检测方法、无损检测焊缝位置、焊缝补焊位置、热处理和硬度检验的焊缝位置。不要求无损检测的焊缝,可采用焊缝标识图对焊缝进行标识。
工业机电工程安装技术
一、机械设备安装的一般程度:(想放茶点就调酱,不加食盐)
机械设备安装的一般程序为:施工准备设备开箱检查基础测量放线基础检查验收垫铁设置设备吊装就位设备安装调整设备固定与灌浆设备零部件清洗与装配润滑与设备加油设备试运行工程验收。
1. 设定基准线和基准点的原则:
(1)设定基准线。基础测量放线是实现机械设备平面乃至空间位置定位要求的重要环节。设备安装通常称为基准线(平面)和基准点(高程)。一般情况,承担土建工程的施工单位,在移交厂房和基础条件的同时,一并移交测量网点,包括至关重要的主轴线。
(2)设定基准线和基准点,通常的原则:
1)安装检测使用方便
2)有利于保持而不被损毁
3)刻划清晰容易辨识。
2. 基准线和基准点的设置要求
(1)机械设备就位前,按工艺布置图并依据测量控制网或相关建筑物轴线、边缘线、标高线,划定安装的基准线和基准点。
(2)对于与其他设备有机械联系的机械设备,应划定共同的安装基准线和基准点。
3. 永久基准线和基准点的设置要求:
(1)需要长期保留的基准线和基准点,则应设置永久中心标板和永久基准点,最好采用铜材或不锈钢材制作,用普通钢材制作需采取防腐措施,例如涂漆或镀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