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好奇和孩子对话?

前段时间,做了一场关于亲子沟通的沙龙,参与的家长后来拉了一个群,这个群的名称是:21天觉察日记陪伴群。用来去觉察自己面对孩子的事件,自己的观点、情绪以及应对的方式。每天在群里面打卡。

有一位妈妈打卡的内容是:


我看到后,给她提了几个问题,让她更深入地觉察:

1.当时怎么选择了这样应对孩子?

2.孩子晚上也要请假,你接受不了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个让你接受不了呢?

3.孩子说请假,你知道他那里发生了什么,他要请假吗?

4.当时怎么没有选择先好奇他呢?

妈妈后来回复:

1.当时怎么选择了这样应对孩子?

因为我觉得他请假比较多,周六周日已经在家休息过了,周日晚上学校上课,不想他再请假了

2.孩子晚上也要请假,你接受不了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个让你接受不了呢?

因为下午请假是考试,真不考就算了,晚上学校要上课,所以不想好再请假了。

3.孩子说请假,你知道他那里发生了什么,他要请假吗?

他说老师周一到周五用纪律约束他,他不开心,那周六周日学校就管不了他了,所以想请假。

4.当时怎么没有选择先好奇他呢?

没有选择好奇,感觉不太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了,也没有足够的耐心了。

我们没有办法好奇孩子,很大的原因是我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和标准:这周在家已经休息过了,周日晚上有课,就不能再请假了。我们心中有了很多应该怎么样,必须怎么样,那我们就没有办法生起对孩子真正的好奇心。

再比如,如果我们认定了孩子晚上十点钟,还在玩手机是不好的,或者我们认定孩子玩手机就是错的,那么我们也就不会好奇了。我们不会好奇他那里发生了什么?所以我所启动的就不是一个孩子对自己的冰山探索。我们启动的是他对我们的防御,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而反抗。

我看到这位妈妈发来的信息,我就回复:你看孩子跟你说了,他被约束,感觉不开心。这里面是可以深入聊下去的。但是我们对孩子的感受不敏感,就选择忽略了。我们很容易就选择了关心他的事,而不是关心他这个人。

妈妈说是的,只关心事了,没有关心人。可是该怎么深入聊下去了?

我根据她发的信息,给到了可以和孩子对话的一组提问:

1.孩子,老师用纪律约束你,你不开心啊?你的不开心是?(难过?生气?)

2.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会感觉被约束了?

3.这种不开心的状态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4.你感觉不开心的时候,你当时做了什么?

5.从周一到周五,你都会感觉不开心吗?

6.这么不开心,你怎么还愿意坚持?

7.回到家,你还有被约束的感觉吗?

8.妈妈过去和你互动的方式,你感觉好吗?你喜欢吗?

9.原来你回家也感觉不自由啊?

10.儿子,谢谢你告诉妈妈。我过去不懂得看到你的感受,我现在愿意学习,愿意改变。你愿意相信我吗?

真正的对话始于倾听,不仅听到孩子说的事情,还要听到他的感受,还有他内在的渴望。好奇也是针对他这个人的好奇,而不是事情的好奇。我们的好奇如果可以引发孩子对他自己的好奇,从而看到自己生命的价值,那这个好奇就做的很成功了。

比如上面第六个问题,孩子的不开心可能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即便不开心,孩子还愿意坚持,这里面是什么动力在推动他?当孩子对这个部分有觉察,他就能够看到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一个有毅力,不放弃的孩子。

阿建老师说,好的对话会带来三种力量:1.帮助一个人看到自己的价值2.探索并连接彼此3.让爱流动,让生命丰富喜悦。

所以,我们要放下我们的评判和标准,放下想要通过对话改变孩子的意图,带着对孩子生命本身的好奇去连接孩子,这样才能真正给孩子带来以上三种力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