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没回到家乡,春节孩子们说要到乡下过年。隔代亲,爸爸妈妈总会满足孩子提出来的正常的要求,沾了孩子们的光,一家老小终于可以回乡下过年了。因为爸爸妈妈不住在农村,家乡只是一个空房子关着,还有一条狗,邻居帮我们照顾着,顺便看着房子。知道我们要回去,妈妈提前一个月回到老家,开始收拾房子和院子,买食物,做香肠、晒腊肉,挖折耳根,洗被子、晒被子……
等我们回到家,妈妈把一切都准备好了。爸爸在我们回家前两天公司放假了才回家,大儿子放假以后在图书馆做志愿者,最后一个回来,第一次一个人乘飞机三个半小时。孩子一天天长大了,我也学会了慢慢放手。一年难得的几天团聚机会,回到家,各有各有心愿,小儿子的最爱就是帮外婆烧柴,这简直成了他的专利。只要有需要烧柴的时候,他一定是第一个到场,准备炭和铲子,一边烧柴,一边准备帮大家储备烤火的炭。
当然我回到家乡,一定要去看看出生的地方。我们曾经居住在小山村的山上,听长辈说是因为祖父辈兄弟多,分家按山头分,一大家人一个山头住,也是为了公平和兄弟之间的和平。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真想不出为什么要把家安在山上,路不通,田地都在山脚下,吃水只有唯一一口超过两丈深的井,需要通过辘轳慢慢把水一桶一桶地绞上来,把一桶水至少需要十分钟。无论怎样艰苦的生活环境,那都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地方。每次梦到,要不是坐在桃树顶上吃最大最翠的白花桃,要么坐在李子树上找那个上灰最多的麦秆李吃,要么在和爸爸一起抓知了,要么冬天在雪地里学着闰土的样子捕鸟,还有和邻居小伙伴们一起跳房子,丢沙包,抓石子…………,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有无穷无尽的快乐。
无论离开多少年,梦里的家都在出生的地方。虽然那里已经成了一片荒草地,各种树木枝繁叶茂、野草长得比两三个我还高。但是只要踏上那片土地,曾经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浮现在我的眼前,哪里是什么样子。低矮的瓦房下有一道窄窄的耳门,走出家门,门口有一块半圆的石板,妈妈常在上面洗衣服,或把洗好的红薯放在石板上晾着水,免费水洗得把泥土地弄脏了。石板旁边是一条排水的小沟,从后面山上流下来的雨水,就通过小沟流向院坝,经过院坝以后再汇聚到院坝边的上的池塘里,靠天吃饭的农村。父母总有办法把简单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小时候,四季变换非常分明。一年四季,夏天非常热,晚上一家人准备好晚饭后会搬条凳子坐在院坝里一边吃饭,一边数天上的星星。月光皎洁的夜晚,孩子们还会逗月亮,我们走,月亮也走,好像月亮会跟着我们一样,我们就会和月亮比赛谁走得快。
童年的美好记忆,能治愈长大后的各种内耗,有时候觉得工作太累或心情不好,想一想家乡上,马上又活过来了。童年的故乡无形,她永远在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