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有同学来告诉我说小俊没来考试,“没来考试?”疑惑地想前一节课都还在,也没请假的孩子去哪了呢?于是叫了几个孩子一起去校园里寻找,寻找了十多分钟后最终在校园的花草丛里找到正坐着发呆的小俊。把小俊叫来办公室,倒一杯热水给他压压惊后询问不考试的原因。他支支吾吾说了半天,大致就是因为怕考不好受父母批评,父母对他的期许自己不能完成等等。期间一直强调“不想读书了”这句话,还说就是单纯的不想读书,现在就想回去挣钱,过有钱有自由的生活。问道有什么挣钱的出路?他说想回去跟着父母去摘人参果,在学校实在太没意思。看着面前瘦瘦小小的身形,银色边框的眼镜下白皙细腻的面庞,在这里吵闹要回家干农活?质疑的神情油然而生,就问他有摘人参果的经历么?他吞吞吐吐地说:“只摘了一次,挣了五十块钱.....但厉害那些人一天能挣两百多块呢!”我信服的点点头。趁着周庆,建议他跟着父母去多摘几天人参果,看看这样的苦能不能一直地坚持的吃下去。
什么单纯的不想读书?我看是懒惰作祟。现在有多少家庭,父母忙着外出务工务农,孩子就以做作业的名义放在家里。家教严格的家庭,孩子勤快且懂得体谅父母,在家完成作业之后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家长放纵的孩子,扔个手机让他随心所欲,只享受当下及时的快乐。面对学校里老师的课业任务,作业任务及其他要求,这些又繁重又枯燥又压力大的学业,他们当然不愿做。在家是放纵,享受,温情,在学校却是压力,冷眼和严苛。要是没有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这些享受习惯了的孩子谁还愿意来学校受罪?
记得小学初中的我们,最怕的就是农忙时节回家。而农户人家,一年能有几多闲?一回到家挖洋芋,抗玉米,放牛割猪草......总有干不完数不清的农活等着你。最享受、最清闲,最喜欢的日子还当是学校生活。但无论是放假回家农忙的苦,还是学校的学习生活,我们都逃不过。面对整日整日辣阳高照下的农收,咬着牙坚持着,不敢抱怨,因为父母在更卖力的干,看着爸爸黝黑皮肤下颗颗晶莹的汗珠,妈妈的双手一刻不停的忙碌着,即使自己再累也会安慰道:“坚持吧,自己多做一些,他们就少累点,也能早干完早回家。”无数的咬牙坚持,无数的感同身受,才能有后面强大的抗挫能力,遇事平静坦然面对的勇气和共情能力。要不邓主席怎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呢?
父母无限纵容,孩子有求必应。怎么要求孩子能吃苦,懂感恩呢?
孟子在《生于忧患》中说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面对这句话很多人都认为:“什么时代了,还要没苦硬吃!太没必要了”。需要吃苦吗?答案是必然的,只是吃苦的形式有所改变。以前的时代,物质匮乏,大多数人们都还在为温饱而去吃苦,去讨生活。时代的洪福,让现在的我们能吃饱吃好穿暖穿好。但这就不需要努力了吗?不,人这一辈子都需要“业”支撑,三百六十行,行行需努力、用心做才能有称心如意的收获。大多数人都喜欢有钱又有闲,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都想要高薪且自由的职业。社会用不同方式筛选不同行业的人才,所以趁着我们还小,还有选择的机会,应该树立志向,向着自己所喜爱的行业去努力去奋斗。
想要生存须干活,要想活好须奋斗。作为一名普通且平凡的人,绝对的自由不现实,绝对有钱更是幻想。受现代短视屏和爽文等平台影响,很多孩子的价值观扭曲,总以为从小就会遇到那个一生挚爱的真命天子,所以开始早恋;总以为天上会掉下个霸道总裁?所以一天无所事事,穿衣打扮。自己的人生,你不努力谁会来成就你,可别太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