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的。1951年9月底,毛主席接见安徽参加国庆的代表团,代表团成员中有渡江小英雄马毛姐。毛泽东关切地问她念书情况,还送她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并且在扉页上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近些年来,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说法。猛一看,孩子的向上进步和父母是否好好学习有啥关系啊?父母能代替孩子去学习吗?
其实,这里说的父母好好学习,并不是要父母代替孩子去学习。而是要父母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一些科学的育儿方法。只有父母做到了这些,或者在努力做到这些,都会对孩子起到积极的正向作用,孩子的成长一定会长足的进步。
比如,父母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孩子耳闻目睹久而久之,一定也会渐渐的喜欢上读书。再比如,父母不管做什么事都认真对待,有始有终,孩子干什么很少会虎头蛇尾、三分钟热度。
如果父母通过学习,提升了自身修养,提高了专业水平,在原本事业的基础上又创出了一番新局面。既创造了社会财富,又改善了家庭生活,给孩子树起了良好的榜样,孩子怎么会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和念头。
如果父母能主动学习一些科学的育儿方法,正确的引导孩子养成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精神,那么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会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有用之才。 反之,对孩子一味的宽容迁就,甚至纵容溺爱,长大后”皮薄嘴尖腹中空”,凭啥在社会大潮中存身立命,怎么担起生活的重担,更何谈为家为国。 当应该由父母引导而养成的良好习惯、形成的刻苦精神、练就的过硬本领,到了社会大熔炉中”书到用时方恨少”。此时,只有社会现实这只无情又无形的大手,才会推着孩子被动的补上这一课。 到那时,一是已经错失了塑造成材的最佳时期,二是重新补课会耽误许多眼前的良机,三是延误了本该属于当下要做的事情。当年流逝的时光需要加倍投入,没有吃的苦会加倍的偿还给孩子,收获的远比预期的要少很多,我相信这是所有父母不愿意看到的。 为了孩子天天健康向上成长,父母一定要踏踏实实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