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娶九个老婆,这等好事恐怕只有皇帝才能啊!列位看官,您猜对了,在明朝,万历皇帝朱祤钧就做过此事,很多人就以此为据,认为万历皇帝荒淫好色,也就是所谓的“万历置九嫔”,万历好色,而且极为好色,这确实不假,但若以“置九嫔”为据,那确实是有点冤枉他,笔者想借此谈谈有明一朝的嫔妃制度。
后宫妃嫔,少说上千,多则上万,是一支多么庞大的“粉黛”队伍啊!因此才有了民间“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之说,先来说说这“九嫔”吧!首先,万历置“九嫔”是依古礼而行,根据《礼记》的记载:“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也就是说,天子有六宫娘娘、三位夫人、九位嫔妃、二十七位世妇、八十一位御妻,合起来共有一百多位老婆的编制。
然后根据月圆月缺来制定陪侍御寝的顺序,具体来说就是初一到初九是八十一御妻陪侍,按照“九九而御”的原则,每九人陪侍一夜,初十到十二,是二十七世妇,每九人陪侍一夜,十三是九嫔,九人陪侍一夜,十四是三夫人陪侍,十五就是皇后独享,十六到三十,从皇后开始重新轮流转,一月下来,皇后两夜,三夫人两夜,九嫔两夜,世妇六夜,御妻十八夜,这种陪侍御寝的方法属于周礼,万历作为后代皇帝,依照古礼而置“九嫔”可以说是名正言顺,而且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也是置过“九嫔”的,有先例可循的!
当然了,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后妃制度,皇帝对后妃拥有绝对的选择权和占有权,也没有必要完全按照《礼记》所载,明朝的后妃制度就没有完全按照古礼的编制进行,明太祖朱元璋制定后妃制度的目的十分简单,也非常明确,一是严守夫妻之道,为天下家庭的表率,治国必须先齐家;二是严禁后宫干政,后妃的职责更多的是生儿育女、侍候皇帝和管理宫女;三是强化教育,树立典范;四是尊卑有序,这些制度记载于《皇明祖训》,可见,后妃的人格地位实际上是很低的,她们不过是皇帝的高级保姆,以及生儿育女的工具。
为了让嫔妃做好天下女人的表率,朱元璋专门命翰林朱升编修《女诫》,供宫中女子学习,成祖以“靖难”取天下后,其皇后徐氏专门作文颁行天下,世宗生母蒋太后作《女训》、神宗生母李太后作《女鉴》,以及神宗郑贵妃重刊大臣吕坤的《闺范图说》等,这些都是宫中嫔妃以及天下女人学习的教材,可见,“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当时处于统治地位。
明朝后妃的人选上,不论是天子的,还是亲王的,均通过选秀女方式,从家境清白的低级官员或平民百姓家选取,绝对禁止大臣以各种理由进献美女,因为低级官员或平民出身的嫔妃,外戚地位本来就不高,无法形成政治力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后宫干政和外戚掌权。
有明一朝,除了成祖的皇后徐氏是开国元勋徐达之女,出自勋臣之后,其他的皇后嫔妃都是寒门出身,如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就是穷苦人家的女儿,她的父亲是一位泥瓦工匠,因此她深知百姓疾苦,这也是她支持张居正改革变法的一个原因,因为她认为张居正改革能让老百姓过得好起来,还有部分妃嫔是由周边藩国进贡的,如成祖的权妃便来自朝鲜。 明代对外戚干政的控制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明史·外戚传》评论道:“明太祖立国,家法严。史臣称其后妃居宫中,不预一发之政,外戚循理谨度,无敢恃宠以病民,汉唐以来所不及。”
明朝有一条非常残酷的后妃制度,那就是嫔妃殉葬,这是一项非常不人道的制度,朱元璋死后,就曾命令在世的近四十个妃嫔全部殉葬,目的在于防止母凭子贵外戚干政,后继之君对此制度也没有表示反对,朱棣死时,被殉葬的宫人就有三十多个,朱高炽是一个仁慈之君,也有七个妃嫔为他殉葬,朱瞻基有十个妃嫔殉葬,他们和这些殉葬的嫔妃哪里还有一点夫妻之情可言。
到了明英宗驾崩前,英宗觉得此制度实在残忍,方才下旨取消了这种惨绝人寰的嫔妃殉葬制度,英宗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等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被俘瓦剌的那段时间,备受凌辱,南宫之困,也使他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因此才会下旨取消这种残酷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