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迷你美帅哥——列子”系列7-1
找不到人生(包括物质人生和精神人生)的准则,不懂得名声和利益的实质,不明白生死的根本意义,就会让我们违背命运,身心灵出现诸多问题。那么,人生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自己的日常生活呢?列子《杨朱第七》篇,继续对日常生活进行解析,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答案。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能量,相对来说,本身、自然就是中和圆满的,而一切外物,则可能随时通过引动我们的欲望,影响我们生命能量的运动(命运)。比如追求“名”(名声、名誉、功名、知名)的欲望,追求“实”(实物、实利、实情、实效)的欲望等。这些欲望,就是我们走向合道人生的主要障碍。
01 人生的第一迷障:名声
孟氏问杨朱说:我们做人而已,为什么还要追求名声呢?杨朱说:追求名声为了致富。问:已经富裕了,为什么还要追求名声呢?说:为了尊贵。问:已经尊贵了,为什么还要追求名声呢?说:为了死后尊荣。问:已经保障了死后尊荣,为什么还要追求名声呢?说:为了子孙后代继续兴旺富贵。问:名声怎么能让子孙受益呢?说:追求名声就会使身体吃苦,内心焦躁;而利用其名声的人,恩泽遍及自己的宗族,利益兼顾到乡里,何况自己的子孙呢?
这是列子所描述的常人的人生,穷尽一生,只为两个字:名和利。人们对于名声的追求,包括三种情形:一是真求名。名是首要追求,不惜以实(身、命)换名;二是假求名。打着高尚的名义而别有所求,或是借名求实,表面求名声,实际求实利;三是名实俱求。追求名实兼得,相互权衡。而求名声的最大误区、最深陷阱,害人最多、最深的求名声的做法,就是看不清生死的实质和意义,去努力求取死后的名誉、待遇,包括惠及子孙后代,而不是自然赢得。
但是,不论真求名、假求名、名实兼得或是名及死后与子孙,都会损害生命(实),篡改生命,而且因为摇摆不定,左右权衡,而造成内心纠结痛苦;——却唯独抛弃了人生的根本和实质:保命、养命、扬命。
其一、求名而弃实
所谓的真求名,实际就是完全放弃了生命的主体和实质。历史上真求名的人极少,比如列子提到的伯夷、叔齐、展季、原宪。那么,真求名的人是什么样子呢?列子说:“凡为名者必廉,廉斯贫;凡为名者必让,让斯贱”。所以,真求名的人必然身心交苦,清贫孤傲,终身忧虑。只有假求名声的人才会一时富贵,当然也会左右为难,苟且偷生。列子原文:“若实名贫,伪名富。”
伯夷、叔齐坚持绝对清廉,极力弘扬清高,真正把君位让给了孤竹君,居住到首阳山上,结果断送了国家,放任自己被饿死。展季(柳下惠)坚持绝对贞节,极力弘扬贞节,侠骨正义,坐怀不乱,结果放任自己孤苦绝后。原宪“窭于鲁”,虽然在当地当着穷老大,很有名气,但坚持清高,讲究义气,凡利必让,却不能保障自己吃饱穿暖,生活极其困难。由此可见,真求名者,不仅放弃了发展,丧失了快乐,还丢掉了性命,把人生的本末一同扔掉,哪里还有实质和宗旨可言呢?
其二、求名而累实
故事一:两代齐相
管仲做齐国宰相的时候,为了追求安逸,施展抱负,随着齐君一起奢侈怡乐,不追求名声,死了之后,子孙后代就没有了富贵。管仲不求私名而求公名(功名),同时赢得了安逸的生活,但也会影响自己生命主体(能量属性)的运行(命运),生命的成长修炼。
田氏做齐国宰相的时候,齐君富足他就清廉,齐君收敛他就施舍,一心追求名声,谋划子孙,收服民心,后来篡夺了君位,世代享受齐国的财富。田氏假求名而真求利,且名利双收,为子孙后代谋划实利——虚幻的“实”,却没有了轻松快乐,丢失了生命本体的实质,损害了生命的“实”。
故事二:尧舜禅让
尧曾经禅位给许由、善卷两个隐士,两人很是生气,所以没有成功。后来尧禅位给舜,舜禅位给禹,却没有完全放弃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待遇。故事表明,尧舜禅让,并没有放弃名声,仍然在追求名声,所以在历史上获得了数千年的美名。尧舜追求名声的同时,必然白白消耗自己的生命能量,追求物质待遇的时候,必然干扰(怠慢或奢侈)自己形体的修炼。
故事三:子产相郑
子产在郑国做了三年宰相,很是成功,却被两位嗜酒好色的弟弟质问得“忙然无以应之”。为什么?且看子产的生活模式:人之所以比禽兽高贵,是因为有智慧和思想。而智慧和思想要用于修养礼义,因为有了礼义,就会赢得名誉和地位。总之,子产既求功名,又求私名,还求富贵,却完全忘记了放松自己,追求快乐,发展生命。
故事四:天下之美
在历史上,尧之前有众多得道高人,有的是真正的隐士,没有任何事迹流传下来,有的被流传成了神话,本来没有留下名声,而众人发挥想象,为其赋予了神奇的传说。然而,从尧以来追求名声,留下美名的人,则都伴随着终生的遗憾。其中最被人们推崇的,就是舜、禹、周、孔四个人。
舜在河阳种田,在雷泽做陶器,身心生活没有得到过一时的安顿,吃不饱饭。父母不疼爱他,弟妹不亲近他,到了三十岁才娶妻,而且没法告诉父母。等到接受尧禅位时,年纪已经大了,心智已经衰弱了。自己的儿子商钧不成才,只得把禅位给禹。如此忧苦一生,成为天下最穷苦又被人伤害的人。
禹的父亲治理水土,没有取得成效,被活埋在羽山,禹继承父业继续治水侍奉杀父仇人,只顾治水,儿子出生时没有时间给儿子起名字,路过家门而不得回家探望,身体干枯,手脚长满趼子。等到接受舜禅位后,任凭宫廷简陋,制作了华美的官位礼服。如此忧虑一生,成为天下最忧苦的人。
周公辅佐幼小的成王,邵公不高兴,四处散布流言说周公要篡位,不得已搬到京城东边洛阳办公三年,诛杀兄长管公,流放弟弟蔡公,仅仅避免了一死。如此一直忧虑到死,成为天下最危险忧惧的人。
孔子懂得帝王之道,接受当时各国国君邀请,周游列国,在宋国讲学依靠的大树被人砍断遭驱赶,在卫国被冷落而不得不离开,在商周被赶出来迷失道路,在陈国蔡国之间绝粮受困,在鲁国被季氏排挤受屈,被阳虎侮辱。如此一直忧虑到死,成为天下最辛苦奔波的人。
列子说,像这四位圣人,活着时没有一天的快乐,死后留下了万世的美名;还有桀纣两位恶人,活着时享有了纵欲的欢乐,死后背上了愚暴的恶名。名声,本来就不是生命本体内在的需求,本来就不是人生实际上应该求取的;人生的实质,本来也不是名声所能给与的。人死之后,你称赞他,他也不知道了,你奖赏他,他也不知道了,这时名声也好,实惠也好,跟木桩土块有什么区别呢?
其三、名声的实质
名声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其实不难理解。列子告诉我们,万物都是生命的功能发挥出来的暂时的幻象、虚像,何况主观臆想出来的影子一样的名声呢?万物因为能量不足,而呈现出了不同形态,人的生命能量不足,形态不圆满、不完整,就虚幻出了各种名声。总之,在生命的主体实质(能量)里,根本不存在名声,在名声里,根本不存在生命的主体实质。所谓名声,其实只是虚伪的暂时的假象而已。其实,名声的价值还不如影子大,至少我们可以借助影子了解实物,测量实物的变化,而自我追求、自我赋予的名声则完全属于负向存在,毫无价值和意义。列子原文:“实无名,名无实。名者,伪而已矣。”
列子说,放弃了名声的人没有忧虑,名声是生命本体请来的宾客,是用来服务生命,调节命运的。列子原文:“鬻子曰:‘去名者无忧。’老子说:‘名者实之宾’”。列子说,因为有了名声就会有尊荣,没有名声就会卑辱,尊容让人逸乐,卑辱让人忧苦,而忧苦是违反命性的,逸乐是符合命性的,所以,这名声,其实是生命本体所需要的,比如结识道友、朋友、互补互促的对手等,怎么能抛弃掉呢?但是,我们要避免因为守护名声而损害自己生命的本体实质。否则,一旦因为守护名声而损害自己生命的本体实质,就是不顾自己的死活,岂止只是逸乐或忧苦之间待遇选择的问题呢?列子原文:“但恶夫守名而累实。守名而累实,将恤危亡之布救,岂徒逸乐忧苦之间哉?”
总之,以上三种追求名声的情形,都是外在作用的结果,即由外物所引起的欲望而引领和推动,而不是内在自动(命运活动)的结果,即由生命自身固有的重生欲或创欲所引发的生命的自然运动,都属于使用和消耗生命,而不是发挥和养育生命,更谈不上发展生命。其结果,必然让我们一步步走向堕落,加速衰亡,断送未来,丢掉命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