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40年,54岁的宋慈升任江南路提点刑狱公事。
提刑官是宋代特有的一种官职,主要职能就是掌管刑狱案件和对辖区官员的检查,这个官职。其他朝代都没有。
宋慈一上任便接到了一个老人的报案。
老人抱着女儿的尸体来到大堂之上,悲恸欲绝地要求宋慈为他主持公道。老人说,他的女儿跟人吵架,被人给害死了。
宋慈随即检查了老人女儿的尸体,发现死者的尸体上有一些青紫色的淤痕。但宋慈并没有听信老人的一面之词,事实究竟如何,还不能轻易下结论。
因此,宋慈决定当场验尸。
但按照南宋的律法,检验女尸有着严格的规定。
在宋朝对女尸的检验有规定的,即使是检验官员不能避讳,对女性生殖器官检验要由接生婆来进行检验。
经接生婆的检验,死者没有怀孕或受到性侵。
排除了性侵和怀孕之后,留给宋慈的线索只剩下死者身体上伤痕,但随着时间推移,尸体温度开始下降,死者的皮肤颜色变深,这样下去更加大尸体检验难度。
在不做解剖的南宋,仅凭死者体表的这些伤痕,宋慈能否准确推断出死者的死因呢?
宋慈把尸体洒湿了,在上面铺上一层捣碎的葱白,葱白上面盖上一张用醋泡湿了的纸。
宋慈为什么这样做呢?
葱白和醋会对尸体的检验起到什么作用呢?
葱白有很强的挥发性,醋也有很强的挥发性。葱和醋放在一起的效果,类似于今天用无水酒精擦拭皮肤,促进人体皮肤的皮革样化。
那什么又是皮革样化呢?
皮革样化,指的是尸体皮肤因水分迅速蒸发,导致的干燥变硬颜色加深的变化。
人体受伤的部位,因为破坏了皮肤的表皮,它脱水的速度也会相对于正常皮肤会更快一点。
这个时候皮革样化(也就是伤痕)的部位与周围正常的组织就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边界。
过了一段时间, 宋慈除去葱白,清理干净皮肤,经过葱白和醋的处理之后,宋慈发现哪些信息呢?
如果人生前受伤,因为有新陈代谢,受伤之后就会导致身体受伤部位的血管破裂;如果人是死亡的,就不会产生生前伤所特有的那一种损伤的改变。
但可疑的是,这些淤痕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变,此外在查遍全身之后,宋慈又产生了两个疑问:
1、尸体所有的损伤都不在一个致命的部位;
2、死者的伤都很轻,不足以致死。
尸体检验结果与死者父亲说女儿被人殴打致死的陈述并不相符。
不致命的淤痕如何能造成少女死亡,淤痕之下,又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按照宋朝法律,如果你办了冤假错案,就要卷铺盖走人,后果严重的,也要判刑。
也正是因为这样,宋慈在《洗冤集录》上记载了大量检验方法,帮助办案官员们去伪存真。
那么死者的真正死因是什么?
宋慈在进一步检验损伤的时候发现了蹊跷,他发现死者的皮肤比较光滑,但凡是被暴力击打,由于淤血的原因,受伤的部分应该比别的地方,肿一点硬一点。
反常的尸体现象不免让宋慈对死者死因产生怀疑。
宋慈为了检验少女体表淤痕是否真伪他人殴打形成做了一个实验。
宋慈《洗冤集录》“验尸”一章说,尸体既然是受伤,那就在受伤的青紫的部位滴下水滴,看看这个水滴会不会流走。
宋慈认为,如果一个人生前被人打伤,那么受伤部位就会出现肿胀,因炎症反应出现的肿胀会导致皮肤变得粗糙,皮下有出血的现象。粗糙的地方如果滴水下去,水是流不开的。
通过这个实验,宋慈对案情了然于胸,尸体表面的伤痕绝对是伪造的。
其实从现代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水滴验尸法其实并不十分严谨。水是否流走,跟水量的大小,水流的高度都有关。
如果水量大,水流的高度大,即使是受伤的部位也会流走的,反之亦然。
宋慈依靠观察、触摸和滴水验伤这类方法,推断少女体表淤痕为伪造伤。除了通过实验来推断之外,尸体上的另一些现象也帮助宋慈找出死者的真正死因。
通过面部、指尖呈青黑色的现象,宋慈断定死者为中毒身亡。
见此情景,报案老人只好道出真相。老人的女儿贪玩,在田间摘了邻居的地里的瓜,被邻居妇人发现揪住,狠狠辱骂扭打了一番。直到老人出现后方才制止。
老人的女儿被辱骂后一直想不开,自己喝了毒药服毒自尽了。
老人看着女儿的尸体,悲痛万分,为了让仇家偿命,用榉树叶在女儿皮肤上做出那些青色的淤痕,想以此用来诬陷仇家。
榉树是榆树科,榆树科的树皮跟它的树叶,研磨完后涂在皮肤上就会变成黛黑色。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去分辨出来。
这次案件后,宋慈就把这个检验经验,写进了《洗冤集录》,告诉后人遇到这种情况,要加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