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陈寅恪先生1929年在《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中写给王国维先生的悼文内容,是百年前大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产。今天在思考几件事情的时候,殊途同归,都关联到这个精神上。
其一是社区三元组织的建设。在三元组织建设中,尤其强调去中心化,组织机制中,在每一个专业的部分都由一个独立的委员会来负责,不同委员会之间的协调通过一个协调委员会(或决策委员会),各部分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所以没有一个常规组织作为的老板的存在,每个独立的委员会都在职责范围内发挥作用。在今天的网络社会中,技术的发展应该为这个组织形态的呈现提供了更多的支撑。只是,在这个机制下,每个独立委员会的每个个体需要有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能力之外的是个体的精神素养,是否做好了在无领导模式下的独立自主和不依赖于某一个权威,开展自我独立的创造的能力的准备?因此,今天在沟通社区发展基金的时候,和基金的策划者不谋而合,简单的言语沟通中达成共识。这个共识对于共生的发展相信具有极大的意义,每个独立部分的个体自我行动起来,不依赖,不绑架,没有一个绝对的权威,服从于每个专业方向的原本的价值导向。
其二是发起的自然医学众筹项目。这是一个大的生态,在大生态中包含有几个相对独立,互相影响的子模块。每一个子模块中又蕴藏一个个小的独立单元。这个体系要实现良好的运转,对于每个独立的子模块和每一个小中心都是不小的挑战,也要求他们分别都具备独立运作的能力。对于其中的个体,要求能够发挥自身的领导力。而这种领导力不是来自于权威的领导,因为不是以财务的控制,或者是专业能力的控制为基础的,而是以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为基石的,这样,个体领导力在建设中,独立精神变得尤为重要。能够独立的思考判断,独立的开展链接工作,独立的服务于所在中心,或所处模块的核心目标。所以我们称这里的核心人群为:自主健康管理师。这里同时也包含了对于自我身心健康的独立自主的管理能力。表现在身心灵整体的协同上。
其三是U的学习与落地变革行动。尽管协同共创,在场域环境中实现共同穿越针眼的自然流现是实现共创的基础。但是回到每个个体上,要深刻洞察自我的感受,发现内在的问题和需求,这需要有独立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人云亦云的感受,也不是随波逐流的放任,而是在每个场域环境中,能够感知真实的自我,以及感受场域环境带来的各种问题,然后能够通过独立的思考和直觉的力量发现自己的深层次需求,以及与场域之间的链接。这样才能够与场域的其他个体产生共鸣,同时彼此接纳推动那个共同成果的产生。
我想这个独立精神不同于封闭的自我,而是在更大的包容和接纳的基础上的。寅恪先生的题字赞叹了王国维以生死力争的仁人志士精神。但在今天的和平时代,这个精神的发挥应当体现在个体结合环境的更大的价值创造基础上。不是委曲求全,也不是坚壁清野式的独善其身,而是在链接中创造保持独立状态的联合。在以中国式众筹构筑的新商业文明的建设体系中,这样的精神尤为重要,不止是独立判断项目的成败得失,而在于丛自我价值实现,社会价值回归的角度,是否能够建设应和社会发展的价值观体系,在世界大同的创造下,完成个体的自我实现。
以前人思想为镜,对镜正己衣冠,修秉性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