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节(十月十日),即中华民国国庆日,起源于1911年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象征着中国人民反对帝制、追求共和的伟大时刻。在八年抗战期间,双十节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具有特殊的意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双十节成为中国人民在战争中团结抵抗外敌的重要精神寄托。通过这一节日,中华民族展示了坚持斗争的决心和对胜利的信心。
在抗战最艰难的岁月里,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和占领,双十节为疲惫的中国人民注入了信心与力量。重庆作为抗战时期的临时首都,每逢双十节,街头巷尾都会挂满国旗,市民们参加各种庆祝活动,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胜利的期待。学校和机关也会在这一天举办各类爱国活动,通过文艺表演、朗诵等形式,激励年轻一代继承革命精神。
1937年的“双十节”
1937年的双十节,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背景下举行的,尤其是在北京(即今天的北京,当时被日军占领)的情境下显得格外特殊。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迅速升级,日军占领了北平和天津。1937年的北平,已经处于日军的控制之下,城内充满了战时的紧张氛围,民众受到严密的监控,任何公开的庆祝中华民国国庆的活动都是被严禁的。
在北平的这一天,许多爱国民众和地下抗日组织在日军高压统治下秘密举行了小规模的纪念活动。尽管日军占领了城市,但抗日力量依然在民间悄悄传播抗日信息,特别是学生和知识分子,他们通过地下方式纪念双十节,并利用这一时刻表达对日军占领的反抗。许多人通过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等方式,悄悄传播抗日的声音,提醒人们不要忘记祖国的危亡与反抗的义务。
在这一年的双十节中,许多抗日地下组织和游击队员也在被占领区的周边展开了小规模的反抗行动,尽管这些行动有限,但体现了北平乃至整个华北地区抗日力量的持续存在。
此时,淞沪会战激战正酣,全国上下为抗日同仇敌忾。
国民政府所在的南京,举办了大型的双十节庆典。作为抗日战争爆发后的第一个双十节,1937年的南京庆典不仅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的精神,更是为了展示全国上下抗击日军的决心。在南京,蒋介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重申了辛亥革命的精神,即反对帝制、追求民主自由,强调抗日战争是对辛亥革命理想的延续和实践,呼吁全国人民继承这一精神,抗击外来侵略。号召全国各界民众,包括各党派、各社会阶层都要放下分歧,团结起来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强调全国上下必须一致对外,抗击敌寇,捍卫国家领土不被外敌侵占。蒋介石在讲话中强调,尽管日本的军事力量强大,但中国不会屈服,中华民族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必将取得抗战的胜利。
1937年的双十节在北平和其他沦陷区,虽然无法公开纪念,但却成为地下抗日力量顽强反抗的象征。而在后方的南京、武汉等地,双十节成为全国动员和鼓舞士气的重要契机。这一年的双十节,是在战争阴云下举行的,纪念的不仅是辛亥革命,更是中华民族在面临生死存亡时的团结和坚守。
陈独秀也于民国26年10月2日(1937年10月2日)在武昌撰文《从第一双十到第廿六双十》:
“中国抗日战争,无论是何人何党所领导,任何人任何党派都应该一致赞助,无论政府在抗战中有何错误,甚至根本的错误,都不能作为人们消极的理由,消极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消极是革命内在的敌人!”
……
“今年第廿六双十节,我们并不须有别的纪念庆祝的仪式,前线上忠勇战士对敌人所发的炮声,便是我们的纪念、庆祝。只要我们除去左倾或右倾的错误,使抗日战争得到最后胜利,则第廿六双十的价值,在历史上要超过第一双十多少倍。”
1929年,陈独秀因参与组建托派组织——“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而被国民政府逮捕,并关押在南京的老虎桥监狱。他被以“阴谋颠覆国民政府”的罪名判刑13年。然而,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了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抗日无条件释放了陈独秀。
陈独秀的获释象体现了国民政府在面对外部威胁时号召“全国各界民众,包括各党派、各社会阶层都要放下分歧,团结起来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强调全国上下必须一致对外,抗击敌寇,捍卫国家领土不被外敌侵占”的抗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