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1】今日阅读《跃迁》,P111-135
在知识爆炸、终身学习时代,人与人之间比拼的不是学与不学,而是认知效率。学习前,想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用和如何兑现。
功利学习法:学得更好,却学得更少
001.识别知识的源头
知识源头,就像河流的源头一样,是知识发源的地方,是知识刚刚被创造出来的地方。源头的知识浓度和质量极高,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
一手信息:知识的源头
1973年,诺奖得主赫伯特·西蒙与威廉·蔡斯合作发表了一篇对比国际象棋大师与新手的论文,首次提出专业技能习得的“10年定律”。他们发现,国际象棋大师的长时记忆中有5万-10万个棋局组块,并推测这需要花10年才能获得。
1976年,埃里克森基于西蒙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了针对国际象棋大师的研究,并且和西蒙合作发表论文。
1993年,埃里克森与另外两位同事克朗培、泰施罗默基于大量的研究,发表了一篇论文《刻意练习在专业获得中的作用》。这是一手信息。
二手信息:忠实转述一手信息
2016年,上述论文第一作者埃里克森发现自己的理念被误读,于是出了本书《刻意练习》。
埃里克森在书中强调,并无一个确定的时间门槛让人成为大师。在书中,埃里克森使用的数据也非“1万小时定律”。
三手信息: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
有个叫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人读了埃里克森1993年发的论文,没有提“刻意练习”这个主概念,只是抓取出来一个“1万小时定律”,写成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异类》,一时风靡全球。在书中,他充满激情的表达:“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这是三手信息。
四手信息: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
有无数公众号、人生导师、培训师和励志作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解读“1万小时定律”,衍生出成长之旅、一万小时的诀窍等等,这是第四手信息。
如果你能有英语四级水平,再配合谷歌翻译,基本上1小时就能读完那篇属于一手信息的论文,4小时读完《刻意练习》或者《异类》。大部分人会被忽悠学习第四手信息,搞不好还真的盲目实践。这就是认知效率的差距。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辨别一二三四手信息,站在知识的源头,极其功利地读书。
002.功利读书法
在今天知识爆炸、终身学习的时代,“为什么”(why)、“学什么”(what)、“如何学”(how),比“学就好了”(do)更重要。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即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最近发展区。简单地说,是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为什么在国内学英语口语12年都学不好,丢到国外3个月就能交流了?因为在国外,交流是刚需,有地方练习,老外对你的发音很宽容,难度适中。这种时候三个条件都具备,效率就高,学得就快。
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更好的方法是先选书,再看目录,再看具体章节(重点章节)。
先找到目标,调整好资源,带着问题进入。就这三步,让你跑赢90%的人。
003.萃取知识晶体
知识晶体就是知识的提取密码。一张银行卡,你存进去再多,如果不知道提取密码,就没办法提现,知识也是一样的。知识晶体是整个学习中最关键的一环。
看了想不起来,张嘴就忘,明明记得但讲不出来,那就证明你脑子里没有知识晶体,只有知识豆腐脑。
如何让知识变成知识晶体?下面是4种常见的知识结构:关联,树状,序列,数据。
关联结构:体现事物相互联系
比如《超级个体》专栏中常常出现的金字塔结构,展现的就是一种“底层为基础,逐渐升级”的关系。
树状结构:体现事物层级、包含关系
树状结构是人类知识最常见的结晶。
最经典的树形结构是书的目录。
把知识进行树状处理,编成口诀,是一个好方式。比如古典老师在讲教学设计的时候提到“金贵十分恋”的口诀,分别代表“进入导语——规则——时间——分享要求——练习开始”。
序列关系:体现先后、因果关系
比如本书中提到的“不从第一页开始读书”就是典型的序列关系:找书——目录——章节。
数据关系:体现数量差异关系
平时常见的柱状图、饼图、增长曲线……
总结:学习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辨别一二三四手信息,找到知识源头;然后,带着问题极其功利读书;最后,把我们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化,萃取知识晶体,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调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