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二梯队21天陪伴成长的最后一天,又是六一儿童节,小朋友集体入队,意义重大!!!
很感激陈老师和许老师发起的21天陪伴成长计划,也感谢我们陪伴成长小圈会的家长们,文字里充满诗情画意的沙诗淼爸爸,温柔又坚定的曹予诺妈妈,每天都有体悟善于总结思考的崔芷安爸爸,肩扛俩娃文字充满力量的陈彦泽爸爸,忙于照顾生病宝宝但仍坚持记录心思细腻的许伊诺妈妈,最晚加入但是最快找到感觉的杜伊伊妈妈,还有我们的金牌评论员戴嘉睿爸爸,大家给我很多感动和启发。
我最近在干啥呢,在天天读庄子,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带着娃一块背背,今天领读秋水,学姐问我为什么这么熟练,这两节是我带孩子共读的,也是读得最多最有体悟的。
大宝上了一年级,升学后的整体表现是我始料未及的,本以为,照着育儿书养出来的孩子,不说方方面面优秀吧,起码有一些拿得出手的,然而并没有。想想这前六年的各种兴趣班、亲子活动、旅行,好像都在嘲笑我白做工。我自己心里的落差,直接导致了养育身份的转变,开始研究各种练习题、专注力训练、没事就在家加课,陷入了狭隘的“妈妈井”不可自拔。
这个寒假因为忙于援助湖北,我们没有认真鸡娃(其实也是借口),疫情过后的一年级下,孩子更加跟不上了,最近两个月,她的挫败感越来越强,最近更是把“不想活了”挂在嘴上,并且认真的和我讨论了好几次。一年级的孩子,觉得人生没有乐趣,不如一死了之,问题,一定出在家长身上。昨天我们又一次说到这个话题,我给她读了渡渡鸟老师“青少年之殇”的文字,说到别的孩子的困惑、压力和脆弱。有一句话是“我仍然记得妈妈小时候对我的好,我想跟那个小时候对我好的妈妈说话。”大宝说她也是,那个小时候的妈妈,会整天整天的和她做游戏,会编很长很长的故事,不会每天“快点快点”地催,不会每天“你怎么还学不会”地吼。
我不就是那个“妈妈蛙”么,和别人说起育儿,那个诗和远方,那个高山流水眼光长远,转头还是对自己娃横挑鼻子竖挑眼,为某一次考试分数嘎嘎跳脚,一听说别的娃又报班了就各种焦虑上头……如果我是孩子,这样的妈妈别说爱了,简直面目可憎。感激孩子对我的无限包容,她还愿意喊一声妈妈,还能在满室泥泞中看到一些温暖。
孩子和我一起读秋水,她说,妈妈,你和外婆说毫末,就是这个毫末吧,马的鬃毛上最尖的地方,那真是非常非常小了,像毛里求斯那么小。她说这话时我脑子里有一种炸开的感觉,对呀,我现在的焦虑,不就是担心孩子现在成绩差,长大了成为别人的毫末,人微言轻么。不过,谁不是毫末,谁又比谁宽大呢,大海那么大,对万物来说也是毫末,和宇宙比起来,连尘埃都不如,但宇宙又真是最大最大的存在么?人生短短几十年,和父母、子女朝夕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如果背着枷锁横眉竖眼的过,还有啥意思~
我们读到,人终有一死,为什么我们不提前死,因为生命缓缓展开,到底为止,就是给我们一段时间,非常珍贵,让我们找到自己是谁。你还这么小,想不想真的看一看毛里求斯,看一看渡渡鸟曾经生活的地方呢,你现在觉得学习很难,很压抑,想反抗,但是死是最差的一种反抗方式,很棒很厉害的孩子,应该是把这段时间度过去,等你长大了,争取改变它,让学习变成特别快乐特别轻松的事情。大宝说:“对,也许吃一颗药丸就全部都学会了~”
21天亲子陪伴,是帮助我时不时自相矛盾的体悟的一场及时雨,家长们的分享给了我很多启发,就像大家说的那样,咱们还有很多很多的21天,孩子的世界需要无线宽广的支持,我们志同道合地走在了奔向大海的路上……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