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貌似是个不好说的命题

如果你是“知识付费”用户,在付费前请先想清楚,自己到底是为“焦虑”付费还是为“知识”付费?费钱事小,费力费事,延误了事业黄金期,那才是大事。

刚好看到有一个对付费知识本身进行分享的live,确实非常好奇。

观后感,对于这场live,质量一般。

做的好的方面不少:

开播前,建立QQ群,活跃大家提出问题;

演讲时,把PPT直接上传了,每一个讲解部分也有相应的PPT支撑;

结束后,给出网盘链接,上传文字稿;

可是,与如何甄别优质的学习资源无太大关系。

live开篇要阐述「为何你花了钱、时间,却还是学无所成?」,引导出“刻意训练时间成本”的观点,上课懂了知识,但是没有复习刷题的话,依然得到不到你想要的分数。

在听live的过程中,始终有种感觉—

避重就轻

无论是上面说的复习刷题,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重复练习,才能精通,不然就没有要求几年工作经验的说法了。

学无所成,绝不是提高训练时间就能解决的,这需要根据不同的行业类型、知识方向提供不同的方法。消费者对“提高工作效率或收入的知识/经验”是有最大的需求量,市场上存量最大的也是解决这方面问题的内容。

对于付费内容,如何让钱花得更值,本质上,还是关于如何甄别优质内容。

在最为重要的「如何辨别出,优质靠谱的付费学习资源?」,主讲人给了一段时长为一分钟左右的讲解,加上一些推荐内容就过了……包括有:去看年费专栏的试读内容;去看评价;去看主讲人的平时回答的赞赏、收藏率;鄙视了一下“一小时速成XX”系列的标题党。还有一些在付费后才能评判的标准就不列举了。

在最后一个问题 「买到低劣的付费学习,如何处理损失最小?」,主讲人运用了沉默成本概念,损失最小的方法就是---不听了、不听了、不听了。

这场live,有937人收听,最后留了15分钟互动,这才是伤的。

甄别付费内容,有一个免费的见解:如何辨别知识的好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