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出国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国外年轻人整天嘻嘻哈哈,幸福指数很高的样子,而且工作生活好像都没什么压力,日子也过的很不错。
而中国的年轻人,什么996、007的工作等等,不仅有职场上的内卷,也有来自房贷的压力,更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迷茫。
职场、生活和前途,好像是中国年轻人背上的新“三座大山”。这些年啊,我看到很多年轻人,试图去尝试打破这种枷锁:他们工作几年之后毅然裸辞,去县城和县镇生活;他们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子甚至不缴社保,把现实的压力隔离在生活之外;他们宁愿躺平做个个体户,不追求梦想,不渴望成功,最好的前途就是用利息生活。
一些社交平台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内容:裸辞了、回老家了、过上躺平生活了。
这样的博主,一般更新几次,然后,就断更了,没有后续了。
其中大部分人没法把躺平生活继续下去,又回城市上班去了,所以干脆不更新了。
看到过一个评论,是说,一个好的社会,应该让人有不奋斗的权利,即使不奋斗,也能过上还不错的生活。
这当然是理想状态,现在肯定还实现不了。
其实在中国,各个年龄层的人,都很难躺平,孩子有学业的压力,中年人有工作生活的压力,老年人呢,也有养老和医疗的压力。而年轻人,正处在各种压力交织的时期,尤其无法躺平。
其中的原因,我想了一下,大概有这样四个:
经济压力是主要原因年轻人普遍没有享受到过去4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银行里有个几十万百来万就想躺平,那肯定也不现实。所以,没钱,肯定没法躺平。
社会期望是无形的枷锁中国父母都对年轻的下一代抱有过高的期望,都希望有个稳定的、收入还不错的工作。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呢,也和有钱没钱、职位高低结合在一起。这种无形的枷锁,年轻人是很难打破的。
职场文化不允许躺平中国的年轻人最羡慕国外年轻人的gap year,哪怕是毕业之后gap一下,看起来休息了一年的时间,但这一年里可以做的事情太多,更容易找到自己的方向。而国内大学一般都着急要签三方协议,没有gap year的时间给你。国内的职场呢,也对职业空窗期特别在意,我就知道有些大厂,明确表示不会招超过三个月以上职业空窗期的人。
政策环境不允许躺平
我们国家历史上就崇尚“奋斗”、“奉献”的精神,鼓励年轻人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这种主流价值观与“躺平”理念相矛盾。
而且,尽管现在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不断完善,但在一些地区和领域还不够健全,年轻人缺乏“躺平”的安全感。
其实,一个国家所有人都在奋斗,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事情。应该让绝大多数人躺平也能过上舒服的日子,让一小部分愿意奋斗的人去奋斗、去创造价值。
或者至少让人从毕业工作到退休的几十年时间里,有那么几次停顿一下的时间。
因为有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无法躺平,所以中国的年轻人大概是全世界最累的人。
你有没有在很疲惫的时候,有过躺平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