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寨之水,多自山来。
云至山前,遇阻成雨,雨落于岩,岩渗于地。
故山多泉,泉汇成溪,溪聚为河,是为清涟也。
清涟之水,自南山薛家口顺流而下,分为三道,谓之头道河,二道河,三道河。
头道河旧时水旺,每逢大雨,即漫过河岸,不得而过,而现已为渠,人所不识也。
二道河修为今日之景观之河,水明如镜,呈阶梯状一路向北矣。
唯三道河,人所不知耶。
三道河经南山脚向西而来,至大窊山前,渐曲向北,故此处称为南湾也。河继往下,经河堰畔,三岔路,直北去矣!
三岔路者,因河而名,原名三道路,后接三岔之名,改名为三岔路。
南湾者,何谓之湾?乃河水曲折冲击,遂成一湾。时日渐久,竟成一湖。
湖圆而曲弯,清澈如镜矣。每至夏日,常有顽童前来嬉戏,以消暑热。
一日,数童约至湖畔,善水性者跃入水中。然不善水之初学者,于岸边跃跃欲试,每有怯者,众童笑之,然面皮薄者,随即跃入水中。
扑腾数下,已游入湖心,然不熟水性,恐之不已。遂张口呼喊,水涌入口中,则慌乱折腾,渐沉于底矣。
众孩虽有善水者,然止于自游,不及能救哉!故而上岸即奔,呼于家人去矣。
一女路过,闻呼救声,急切奔来,鞋袜未脱,跳入湖中。待至湖中,惊觉尚不善水,幸湖虽阔,然水不至深,湖中站定,扯以落水之童,竟往岸上来也!
邻人闻孩呼救,趋步赶往。及至湖前,恩人已救起。遂感恩谢之。更知恩人尚不熟水性,欲敬以钱物,少女却之不收。
人皆赞之,敬以勇毅。
记此女之徳,望重之者,遂改此湖为倩女湖。
时日已久,代代相传,竟误为千女湖,然无伤大雅,仅以此记,为后人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