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老街便意味着有历史的沧桑,岁月的沉淀,不自觉中便回望过去,陷入沉思之中,总想在某一个角落之间寻找到曾经的自己,尽管知道这很虚幻与缥渺。但真的踏上第一块砖,迈出第一步,回忆便在第一时间启动。
画卷优美灵动,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完全是江南的气息与味道,照搬与此,便有生硬的感觉,苏北老街更显得气质不符,也许贬低家乡有点不合情理,但更说明北方人性格的耿直与凌角分明。因其太短,老街不知道该从那一段开始计算,便信马由缰。书信的年代,一次次的投递信件都是在这条弄堂。现在还有谁用最原始的联络工具,千里眼顺风耳早己飞入寻常百姓家。
看多了江南古镇,不免对家乡的古镇打造有些不屑,不屑于当政者的生吞活剥,肓目开发,转而为半吊子四不象工程。
南北是主街,长不过200米。七八十年代是我最深的记忆,逢二五八十为集,便人头攒动,拥挤不堪,各式店铺林立,小贩穿梭,吆喝不断,如苏州轧神仙一般热闹。记忆中的青石条早被整齐的新型石材替换,便没有突兀的感觉。偶见几个老人闲坐叨嗑,似乎更诧异我的造访。
檐角的取样徽派,却又无粉墙黛瓦的色调。一式青砖让我顿失迷茫,和记忆中无全搭不上边。
一间面馆,门虽开着,却并无一人,我见到整条街上唯一的一幅字,竟是我前同事所写,不能不说是收获。既有宋徽宗的瘦金气势又带启功先生的神韵。
石桥还是那个石桥,栏杆早已不是原配,袖珍的城门不知道取材于何朝何代。唯有背面柘塘二字有源可溯。
黄楼依旧静肃而立,小时候从外婆家回来,远远看到,就知道离镇不远了,步履便从沉重开始轻盈。
国共的领土之争,政权之争,民心之争在江淮的大地上你来我往。销烟散尽,弹迹犹在,方寸之间,总有杀气。
五角星总是带有阶级斗争的铬印,这里曾是人民的舞台,有光荣,有泪水,有不堪回首的荒唐。也有我小时候为看戏逃票躲在凳子下面的尴尬。
文人墨客,雁过留名,也不枉曾经来过。
来过,尽管匆匆。尽管不如心中所想,却也算了了心中旧愿,惟愿时光安好,寂寞,繁毕皆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