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年底做预算都会遇到很多问题:
每个部门都在抱怨自己部门人少,而且各有各的道理,平台说自己人少,业务说人少了业务就接不下来,测试说研发测试比例完全不合理,等等。
使我想到在草原上,有狮子,有鹿,有狼,每个物种自己都想发展壮大,但是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
从单个来看,都是非常有道理,如果没有自己的思路,或者系统思维,就很难把事情做好。
谈谈对于系统思维的理解:
1. 需要有空间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各个元素,包括物理或者逻辑。
2. 需要有逻辑的概念,这些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参考第五项修炼)
3. 需要有时间的概念,时间包括迟滞,和演进。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放洗澡水,从放水到水温合适有一段时间,开始加热,到的水是冷的,就一直加热,等了一会后水温又太高,又开始降温,这么需要反复一段时间,才可以达到目标。
4. 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这个需要仔细讨论,时刻记住,所有的思考和行为都应该围绕目标来做。
5. 有利必然有弊,要在目标的基础上仔细考虑各个利弊。
先打个开发的比方:
以前的瀑布开发,需求分析一个月,设计3个月,开发2个月,单元测试2个月,集成测试1个月,到了客户那里最快也要9个月,每个环节自己都会考虑的很详细,所以时间都比较长。最后到了客户手里,不仅时间长,做的东西一般来说都是差的非常远,客户需求调整非常困难,很多时候就需要客户签字进行需求确认,其实是达不到客户的要求的。
后来改成了敏捷开发,3周内完成所有的分析和开发,测试。客户就会快速的看到产品,快速反馈。每个迭代就形成了小循环。但是这种模式对于可靠性的挑战性非常大,特别是架构需要修改的时候。
后续的打算:
1. 明确目标。比如: 产品都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增强客户的体验为目的。比如:事业,家庭,身体 均衡发展。
2. 找出系统中各个元素。销售额,需求规划(参见以前的需求分析),人力,项目,各个资源部目前的人力和能力等。
3. 找出逻辑关系和迟滞回路。
正循环:销售额越多(假设毛利不变),人力预算就越多。人力预算越多,需要的销售额就越多。
正循环:需求越多,需要的人力预算越多。人力越多,能够做的需求越多。
反循环:能力越强,需要的人力越少,就可以节省预算。培养是需要周期的。(有三个人的能力,给两个人的工资)
4. 找到针对措施和增强回路。
销售一定的情况下,人力预算确定,能够做的需求就确定。这么就需要进行需求优先级排序,聚焦需求进行开发。
找到人员能力的增强回路。
每天进行学习,进行人员能力提高
5. 分析利弊。 需要经常进行研讨,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方向,过程,尽量使方向正确,减少错误和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