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吃什么? 随便~
我们去那里玩呢? 随便~
你觉得这样做可以么? 随便~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会遇到这样的回答,或者说你也曾给出这样的答案?
为什么“随便”这么受欢迎?
第一, 中国人从小接受儒家教育,“言必信,行必果” “一诺千金”、“一言为定”、“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话语一直频繁的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场景里,导致我们潜意识里默认正人君子一定要落地有声,言出必行。然而,许多人骨子里又有着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劣根性,因此,在需要做决定时,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麻烦,“随便”就成了最好的托辞。
第二,事不关己,who cares 当一个集体需要共同商议,做出一个决策的时候,总是有一些人说,我随便怎样都可以。因为他们总是善于把责任转嫁到别人头上,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稳当当的三不原则。
第三,口是心非,随便的人往往最不随便。吃什么?随便!哎呀,你点的才怎么这么辣,明知道我不爱吃辣的!。这类人一般来说比较自大,或者说比较自信,觉得天下人都应该懂我,当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情侣,夫妻之间,尤其是女孩子。觉得如果你爱我,那么我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你都应该知道代表着什么,如果不懂,那只能说明你不爱我。所以,我的“随便”,你要懂哦~
随便到底能不能“随便”呢?
表面上看起来,我们说了一句随便毫不费力,轻松Easy,但真的是这样么? 答案是随便的背后,结果并不简单。
第一,“随便”是逃避的借口。面对有风险的选择时,不愿表态,将决策权推给别人,一旦出问题,责任一概是别人的,却会损害团队凝聚力和个人信用。
第二,“随便”让人会错意。有人本身就很实在,你说“随便”,他便真的随意,难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而且,“随便”带来的不仅是茫然,更会让对方觉得不被尊重,伤了和气。为了让大家能够真正的开心的相处,请多点真诚,少点套路,多说几个不论好的还是坏的意见,也好过一句简单的“随便”。
第三,“随便”摧毁责任体系。如果集体里的每个人都觉得凡事能凑合,差不多就行,随便怎么处理都好,那集体的责任体系就会崩塌,成为一盘散沙。
也许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同,那么不管是天性使然,还是后天因素,让我们有了“随便”的选择,“随便” 的态度,“随便”的答案,但是我希望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少说随便,那样意味着你懒得思考,懒得行动,你在逃避这个问题,把问题抛给别人,遇事要多从深度思考,不要养成惰性思维,于你无益,反而害处不小。
因为,有一种懒惰叫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