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围城》是我们永无止境的挣扎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围城》是钱钟书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而且是他唯一的一部,大概23万字,建议短时间内一口气读完,不然很容易像我一样断断续续,每次都是从头开始看,总是看不到结尾。

最近,我花了一周时间,一鼓作气地读完了它。

聊起《围城》,最出名的莫过于书中的那一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杨绛又接着解释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读完《围城》,我也坚定地相信:这种城外想冲、城里想逃的冲动,是我们人类永无止境的挣扎。
钱钟书在《围城》中,以婚姻为主,职业为辅,写透了这种“冲和逃”的挣扎。

1、首先是婚姻的围城。

男主方鸿渐是一名留洋归来的假博士(买的假文凭),一方面自诩文雅正直,另一方面却又被人瞧不起。讲他一事无成可能有一点儿过分,但是完全可以用懦弱和平庸来形容。

方鸿渐前后一共结识了四个女人,最终步入婚姻。面对围城,前三次的女人,她们和他都是在“冲”,最后一次演变成了“逃”。

第一个女人是鲍小姐,她是方鸿渐在留洋归国的邮轮上结识的。

鲍小姐热情似火且主动开放,她有未婚夫,却轻松地引诱到了同样旅途寂寞的方鸿渐。两个人一拍即合,随即就缠绵在了一起。邮轮靠岸时,鲍小姐立刻投入了自己未婚夫的怀抱,让意识到被玩耍和抛弃了的方鸿渐很是伤心了一阵子。

第二个女人是苏小姐,她也是方鸿渐在留洋归国的邮轮上结识的。

苏小姐是真正的“海归”博士,她看到鲍小姐和方鸿渐要好,不免心生嫉妒,当然她也看中了方鸿渐的“显赫”家世和“海归”身份。碍于情面和虚荣心,方鸿渐一定不会明确地告诉她:自己其实已经败落的家世和所谓的虚假文凭。所以苏小姐一直向他示好,甚至还故意制造偶遇。方鸿渐不仅不敢明确拒绝于她,由于自卑,又害怕真实的自己被她戳穿,就一直态度暧昧,优柔寡断。

另外,赵辛楣一直是苏小姐的追求者,方鸿渐以为他会救了自己。谁知苏小姐得不到方鸿渐,也没有给赵辛楣机会,最后快速嫁给了另外一个人:曹元朗。曹元朗表面是一名浪漫的诗人,却也是一名市侩的商人。都说苏小姐追求的是虚荣,最终也嫁给了虚荣,这种虚荣却是无爱的。

第三个女人是唐小姐,她是苏小姐的表妹。

第一次见到唐小姐是在苏小姐的家里。唐小姐年轻,真诚,青春有活力,方鸿渐一眼就爱上了她。她就是方鸿渐心中,那种理想的要“冲”入的完美爱情对象,甚至让方鸿渐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真挚感情。很可惜,得不到方鸿渐的苏小姐因为嫉妒而向唐小姐揭露了方鸿渐和鲍小姐的过往以及他的文凭造假。从此他的爱情破灭,也才决定远走三闾大学。

第四个女人是孙小姐,她是方鸿渐最终走入婚姻的妻子。

孙小姐喊赵辛楣“叔叔”,她和赵辛楣、方鸿渐一起结伴而行去三闾大学任教。孙小姐各方面都比较一般,也肯定不是方鸿渐的理想结婚对象。但她的出现正和时宜,一方面方鸿渐刚刚失去了唐小姐,处于难过去的情场失意之中,另一方面孙小姐也耍了一点儿小心机。最终,他们在半推半就之间,甚至还有一点点儿的莫名其妙,但是顺其自然地就结婚了。自此,方鸿渐彻底进入了婚姻的围城,被生活的琐碎、争吵、算计和失望一直折磨着,并且深陷其中,想逃也逃不掉。

2、其次是职业的围城。

钱钟书选了一个不算太宽的事业或者职业,那就是知识分子,来分析“冲和逃”的挣扎。

知识分子当然是一份非常体面的职业,它的围城,直白点儿讲就是:没有文化的人(城外的)羡慕其光环,都想挤进去;有文化的人(城里的)深陷其中,却深感无奈、无聊、无价值,也想逃离。

方鸿渐是典型中的典型,他先是出海镀金(冲入城),哪怕是买的假文凭,也被当地的报纸吹嘘和自己的家人炫耀。最终职业也沦为面子和谋生的手段,他先去了岳父安排的银行,之后是报社,然后是远走他乡的三闾大学,再最后又回到了当初的报社(不停地在逃)。

其中,三闾大学的挣扎经历,最为让人印象深刻。方鸿渐和几个人结伴出发去三闾大学,但到了三闾大学之后发现被骗,最后又被排挤出局。因为那里充斥着欺骗手段、派系分割、勾心斗角、理想主义、裙带关系。方鸿渐想玩可又玩不起来,永远在这座更大的城的边缘挣扎着。

任何职业的城都是有游戏规则的。

讲真话,钱钟书选择的知识分子这个很现实的职业之城非常好,不仅非常常见而且通俗易懂,关键还是人从众们的一致向往。

是的,钱钟书重点选择了婚姻和职业来讲解“围城”。

试问:人生如果除去追求婚姻和职业,还会剩下了什么?或者这样来问:婚姻和职业到底应该或能够包含人生之中的何其之多呀?

细思极恐的真相是:婚姻和职业已经可以代表大部分人的人生了,他们终其一生都在这两座城里进行着“冲和逃”的挣扎,循环反复,不死不休。

我想说“人生万事,无非围城,一直在挣扎着进和出而已”可能一点儿也不为过吧!

但是,细想清楚之后,现实的围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的围城。

我们必须要深刻地认识到,大部分人的城其实都是思想的围城,而且是从现实向思想转变而来的。我们只要从思想的层面回归到现实的当下,把入城的冲动化身为现实的具体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就可以了。婚姻的吵架,可能是一束带刺儿的玫瑰花就能解决。职业的困境,可能是一次无声儿的表达也能解决。

宇宙不灭,熵增不减,围城就好像熵增,一直会存在,我们只有学着、试着去“反”它。

最后,我想说:看了多次的《围城》,虽然多次没有看到结尾处,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钱钟书幽默且富于讽喻的文字的,不仅很美也很切,而且又发人深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