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在维基百科里的定义,是通过一系列标准测试测量人在其年龄段的认知能力,大多在85到115之间,且认为智商是遗传基因控制的,人为无法改变。
从这个定义来看,对人并没有什么启发,而且是不能改变的,那就更没有什么意义了,没有意义的概念就应该摒弃掉。
换个角度来从生活中来看,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智商高,指的是这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智商就是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表现,而不是一组可能就不是正确方法的测试所统计出来的错误结果,既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呢?我相信这个问题我们大部分人的回答应该是“可以”吧,那么智商就是可以通过长期不断学习来提高的啊。那我们每增加一个新的知识点我们就增加了解决问题的一个可能,如果去实践并真正解决了某个问题,那我们的智商就是真实的提升了。
套用笑来老师的话,智商最底层运行的系统应该是,脑子里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联系。
那么我们提高智商的必要条件就是掌握正确的知识或者说概念了,一个经常搞混的例子,人们经常说碎片化的知识。这就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一门课程也是每天一节两节课的上,那么我们学习的知识是碎片化的嘛,没有啊,我们都是学习一个系统性的知识啊。碎片化的只是时间而已,我们所有的学习都是融入之前所掌握的知识体系上而形成一个新的体系,并且有时会将原来的知识体系更新替换。
生活中总是会有这种情景发生,当与他人讨论完一个问题的时候才想起来,哎呀,刚刚怎么没有想到用某一个知识点或概念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或反驳对方的观点。而有的人却在讨论当时立刻就能想到很多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话语,总结这样的情景,让自己的知识更好的联系起来,更好的融入一个整体呢,这不就是提高智商的一种具体方法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