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一次收到来自读者的赞赏,心中自是莫名的激动。
“他是谁?过着怎样的生活,有可能和我成为朋友吗?……可是,对,还是不要想太多,只要坚持写下去,产出高质量的作品,他会看到的。”
心里碎碎念的同时,想到感恩的话题。
感恩,长久以来,是一种被人们普遍称颂的美好品质,但生活的真相并非如此。很多时候,所谓的恩情和感恩的过程,常常成为我们的一种负累,因此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遗憾和悲剧。
感恩的来源很简单,无非就是你帮了我,我觉得欠你一个人情,所以得还,仅此而已。感恩的前提是“恩情”,但恩情的真正含义,经常被误解,那恩情到底是什么?
恩情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益投资,另一种则是纯粹出于真心。这两者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明显,但可以看到,利益投资的成为,占大部分。
“小李,我遇到事了,借我点钱呗!”小张想着自己和小李已经认识两三年了,这点事情应该不是问题。
“等会,我想想。”小李心底飞速地计算着借钱的得失利弊,“以他现在的能力,五年之内,这笔钱,他肯定还不上,但是考虑到他未来的潜力,我倒是可以卖他一个人情。”
这时,小张的反应会有两种。
“我果然没看错,小李真是我的好朋友,我以后就信他了。”
——
“我得努力赚钱,尽早还他,并且加倍还他,他的这五万块钱,按复利来讲,过几年,也应该增值了,这是理所当然。”
现实中,当我们寻求他人帮助时,因为我们对对方具有非常强烈的需求欲,经过大脑的情绪化处理,我们的反应很容易被“感动”软化,生出献身的想法。
“我愿意为先生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这话听起来大义凛然,实则是一种单方面的情感满足。我们为了报恩,通常会选择两种方式,一是尽早将对方给予我们的东西偿还,二是以另一种替代的方式,等价交换。
第一种方式,作为驱策我们前进的动力,很值得称赞,但也需要把握好度,否则急于求成,失了平常心,反倒不美。
第二种方式看起来没有毛病,但却有很大的逻辑漏洞,害处多多。
以这种方式为基础的报恩,通常会有两种结局,一种是陷入报恩的道德绑架之中,为报恩而报恩,慢慢地,失去自己的方向。或者被人利用,去做一些违背原则的事情。
荆无命为报上官金虹的恩,沦为一台杀人机器,最终失去本性。阿飞因为感动,所以盲目地相信林仙儿,最终由爱生恨。
类似的道德绑架很多,且动辄就是国家危亡,名族大义,家族兴衰,在接受这些“重担”之前,我们不妨想想,这种动不动就扣一顶大帽子的做法究竟可不可取?对方的目的是什么?我能不能多想几秒,再给答案?我的答案,是出于情感还是理智的选择?
每次多问自己几个问题,还可以将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写下来,帮助自己看清所谓的“恩情”,做有效的报恩。
第一、搞清楚自己与对方构不构成恩人与受助方?如果可以,那么利益和真心孰轻孰重?
第二、确保自己感恩的心态没有失衡,出发点正确。当自己觉得感恩很快乐,而不是像完成任务甚至还债一样痛苦的时候,说明你的出发点没有偏离轨迹。
第三、方式方法。
1.同态补偿
超额的原形态回馈
2.需求补偿
在允许的范围内,给对方最需要的
注:对方帮助你的初衷在你身上最明显的体现。比如对方帮助你,是想让你在学业上有所成就,那么你不需要过多的物质回报,你的学业成就就是最好的报恩
3.来点实际的
感恩或者简单的表达谢意,都需要实际的东西。说的多了,未免太廉价,不如拿出来。
4.走心
恩人求得回报的动机不强烈,或者直接没有的时候,走心的作用就会更加明显,当然这点是和其他的点配合使用的。
愿你在今后的岁月,不被恩情捆绑,做个真正懂得感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