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注定孤独,倒不如让自己在孤独中耀眼。
对合唱的经验,是从小学的时候注入脑海的,那时候老师让我打拍子,十几年时间过去后,除了记得当时唱的曲目是《歌唱祖国》外,还有老师在台下轻声对我说的“手抬高一点”还有当时一首歌唱下来全程面无表情的我。
再有就是初中学校周年庆,扯着大白嗓青筋跳动。
最近的一次是去年参加的全区歌唱比赛,全程投入的不在调上还忘词,这点上除了多了个体验,内心里还有些的这方面不够自信的意味在里面。
这一切因昨晚的一次合唱改变,原来这么多年就是方向错了嘛,根源在于,教我们的老师不是专业的音乐老师呗。
不然如何解释,唱了两个多小时下来,不仅没跑调,渐渐的还跟上大家的节奏唱的还行,嗓子也没觉得痛。
边学的时候,就会有问不出来的问题,等自己知道答案了才会猛然发现,原来装饰音是这样唱的,当时心里一跳,这就是最近身上或者说很多时候的身上呈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学习很多的东西,学的时候劲头很足,但是一旦老师问有没有什么难处和问题的时候,发现,喔哟,问题都提不出来。
这表面表现出来的就是没问题都学懂了,实际上反之,有时候没有问题是还没有吃透到找到里面的问题,提问题它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啊。
可是有时候这样的心情是没法表达出来的,因为你表达出来没有几个人能和你心领神会的,我边唱边觉得自己真的就是在唰唰唰的往上飙成长值,这也没法与人述诸于口啊。
身边的这些伙伴可能会觉得我真的是有问题,什么事都那么多想法。
可是这是一个人,对自我觉知的实时播报而已,不存在其他复杂因素在里面。当一个人和其他人长期处在同一场景下的不同思维层面上的时候,不开口就是相安无事,开口了就有可能是奇葩一个了。
为啥,因为身边的人事实上我们必须得承认,几乎少到没有人愿意时刻的去剖析自己当下的状态,也因此发现自己能处在一个时常觉察的状态就显得尤其的难能可贵。
长此以往,必定能有莫大的助益。
做一件没有人做的事,注定是孤独的,在这份孤独下,让自己慢慢的强大起来,体验生命里的种种。
细细回想下,其实孤独无处不在。
再细细回想下,其实孤独不是件应该让我们避之唯恐不极的事情,想想咱们考试的时候,你要是不孤独一点,问问同桌他的想法,监考老师得请你西北风去了。有时候安静的独处也是一个享受孤独的美好时刻,端看自己怎么去理解和给自己的内心下概念定位了。
一切的定义都是为当下的成长和未来的目标服务。
甭管孤独不孤独的,人还是这个人,心里的底子不停的壮大罢了,只是别人看不见。
稳定好自己的立场,坚定好自己的目标。
用心过好每一个当下,记录每一个当下的当下。
实在记不下来,可以用心记,不一定非得用文字。
我们坚持下来的这些与众不同,终使我们“与众不同”。
看你是选“出众”还是“出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