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道上,两骑急驰而至,攸乎凭崖临风。
“费大人,咱们此去不是给太子迎亲的吗?”话音未落,胸前一剑透心而过,连人带马坠下崖去。好奇不只害死猫。
此人是楚平王太子建之少傅费无忌,刚才那个“坐飞机”的是此次外交活动的副官,名称多舌。费大人好不容易甩开大队随从,以便尽快回国复命,唯有这个名叫多舌的人一路如影随形,像贴膏药一样甩都甩不掉。最可恨的是他同秦王正就两国双边关系转达楚王的意思时,此人又在一旁喋喋不休,该说的不该说的,竹筒里倒豆子,直捅,差点坏了费少傅的大事,好几次话锋遇到紧急关口,费大人却着急插不上嘴,以致怀疑楚王给他搭配这样的人出使秦国究竟是何用意。还好现在没出什么漏子。费无忌十分清楚在自己个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出人头地谋取上位,最快的方法就是干掉排在他前面的人,再佐以对楚平王投其所好则大功告成矣。
秦国居于西川蛮荒之地,与中原文化格格不入,然心驰神往久之,欲有所图。今人言“秦之恶,天下之所同恶也”,还有什么“暴秦不可言”,其实持类似观点的人,都是说葡萄酸的主,历代君王,莫不以励精图治,开疆拓土为梦想,诗经里有一诗词《无衣》,这是一首慷慨激昂、同仇敌忾的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目的是举国移民,进驻中原大地,做城里人。
东边的晋国算是比较文明的城里人,与秦几番交往后发现这是一群既二又愣的人,老是想经过他的地盘去图谋晋国边境的小国利益,你这样搞下去,老子喝酒都找不到朋友啦。所谓“秦晋之好”只是坐飞机吹喇叭,名声在外,以致流传至今喻以两姓联姻。秦国君悟出晋国人鄙视他们,按北宋时期发掘《诅楚文》的说法,秦国和楚国之间的联姻结盟始于秦穆公和楚成王,有十八代人之多。自秦穆公中后期,秦国对于晋国仅存于单向通行,有去无回,双边关系几近崩溃,晋厉公做事雷厉风行,直接派吕相到秦廷宣读了一份《绝秦书》,算是秦人在晋秦大学的结业证书。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楚人似乎也被中原地区视为蛮夷之族,当秦取道晋时受阻,转而示好楚蛮子,孰料彼此惺惺相惜,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有的人选择沉默是金,因为他的确胸有成竹,有的人信奉张口三分利,一点一滴的功利都要表现,都要争取,是因为肚里的硬货稀缺,费大人为楚太子建迎娶秦妇,见此女朱唇贝齿、螓首蛾眉,端地有林下风范,不禁动了歪心思。
秦女名伯赢,又名孟赢,据推测应是秦景公之女,秦哀公的大妹,当时楚子建来提亲时年方十五,也称的上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伯赢一则政治联姻,君命难违,二则心仪楚子建一表人才,正是少年佳婿,所谓顺水行舟,自此身有寄处、名花有主矣。
费无忌面呈楚平王复命,君臣不免一通客套寒暄。该说的话都说了,费无忌似乎意犹未尽,踌躇再三,楚平王斜睨费先生一眼,道:“费大人还有何事禀奏”?
费无忌复伏地叩拜,低着头往前爬了两三步,楚平王为之一怔,右手顺势握住案几旁佩剑,心里想:搞啥嘞,出了趟国,回来想要弑君吗?这玩意给人家小秦秦是咋说滴呢?
“回大王话,臣有一不情之请,允之则安之,尚若冒犯了君上,请大王治臣以下犯上之罪”,费无忌伏身奏道。
“费少傅,咱能不能少整这些虚的,有什么事情直接说来就是”,楚平王心想你又玩什么三仙归洞的把戏,究竟是什么幺蛾子,速速报来。
费无忌挺起上身,满面欣喜若狂,“大王,臣见过秦女伯赢,出落的颦颦亭亭,天姿国色,当真有沉鱼落雁之容,羞花闭月之貌,伏祈大王雨露均沾,将这美人纳之”。
话音未落,楚平王将案上杯盏掷向费无忌,饶是这一招用的多了,费无忌妥妥地接住了杯盏,笑嘻嘻的轻轻放在案上。
“费大人,何出此言,尔欲置孤于何地?”楚平王佯怒道。
“大王,天下美玉佳人,自然有福之人享用,再给太子另择一女即可,况子建素悖君意,大王应早日从长计议才是”。费无忌隔着案几双目直直盯着楚平王。
楚平王被盯的发毛,挥剑鞘将费无忌的头拨愣一边去,“人家快到家门口啦,咋整?”
“大王,不等他们进城,可传令伯赢及秦人一等拜祭太庙先,还有太后和七大姑八大姨的一通下来,少说也有个三五日的,其间安顿在驿馆住下,另外马上着令太子驻守城父,让他们天隔一方……”
“说了算定了干,少废话,快去按此办理,回头再来拿取诏令以遣子建”,楚平王绝不是个优柔寡断的人。
秦哀公面对临行前的伯赢,风云莫测,渭河呜咽,不禁有些感伤,“妹子,此去一别,分离经年,故土人情只怕梦里相见了”。
“君王哥哥,小妹亦知‘雨出其山复雨其山’的道理,还望以苍生社稷为重”,伯赢心想即便在秦国又能找个什么样的如意郎君。
秦哀公感激伯赢深明大义,但又无可奈何,临赠鱼肠剑,谓见此剑如同见秦王,此剑出鞘则是秦兵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