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同学妈妈带着她的两个孩子到家里来玩。我们因为孩子,有缘相识相知聚在一起。
聊天当中再一次提起了,我老家里的那一个小小的留守儿童。相同的年纪,相同的监护人,小小的孩子正经历着我女儿几年前的留守儿童生活。
学习了生命铁三角的本质,意识到是心灵意义上的完整,而不是法律层面上的。
孩子的妈妈今年刚满二十岁,很年轻,十八岁那年生下了女儿。跟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母亲很相似,在相同的年纪生下孩子,两个人也是因为相爱走到了一起。美好的爱情伴随着他们俩走过了甜蜜的几年时光,生下孩子之后面对现实的残酷,年轻的妈妈选择了逃离。去年年底的时候,小夫妻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终没有一起陪女儿过年。年轻的爸爸过完年之后把女儿留给奶奶,继续外出打拼。
我曾经尝试想要把这个小可爱带到身边。方便孩子的爸爸过来看女儿,最重要的原因是,想要帮忙挽回孩子妈妈的心。毕竟孩子是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啊!她从小一直带着,再苦再累也在撑着,感情还在。只不过是一时的心灵关闭,迈不出这一道坎而己,相信时间可以疗愈所有的伤痛。她会不会主动找到女儿,与相爱的人重归于好?我真的好期待。
黄老师在践行辅导中提到,我们通过学习,改变自己是最容易的,接着影响家人,走进更幸福美好的境界。而帮助别人是相对比较难的。这中间隔着界限。经过讨论之后,我选择尊重家人们的决定。孩子的爸爸很信任我,对我的提议非常赞成。我的老公在家里可以说是一言九鼎,他接纳姐姐们提出建议和意见,但往往决定权在他手上(对此事,我的心理年龄处在儿童期)。一旦决定多照顾一个孩子,我们的四口小家将增加更多的负担和责任。作为家庭支柱的他,也将会增加更多的压力。他的这一句话:"带出去我会更麻烦(最大可能是做更多的家务活,经济压力是其次)"终止了我的一厢情愿的想法。好吧,运用心理年龄的6把金钥匙梳理了一遍自己的内心,我释怀了。
二姐不只一次的抱怨儿子:"早就叫你赶紧带她去领结婚证的了,就是不听!"我只能在一旁默默安慰:留住她的人,留不住她的心,领了证一样会离开的,想想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吧!最可怜的是孩子。物质丰盈的现代生活,要养活一个孩子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又发现了二姐到处藏起来的各式零食,这里一包饼,那里几颗糖⋯⋯之前帮忙照顾我女儿,我甚至找出了好几样已经过期的小零食--经常是忘了藏在哪儿。养活一个孩子是多么简单的事情。但养育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需要给予稳固的生命铁三角!两岁多的孩子,极度地缺乏安全感。那天晚上,三个孩子玩得很开心,已经十点多了,还不肯睡。二姐提议让三个孩子先挤在一起睡,等小孙女睡着了再抱走。房间的灯已关上,我听到女儿说:"呀,她一直不肯睡,光着脚丫跳下床去了!"我急忙跑过去抱起她。小家伙一脸的倦意,就是难于入睡。二姐和三姐还在客厅看电视,我抱着小家伙,想交给二姐,她紧紧地抱着我,连连摇头。这时三姐也伸出了双手:"来来来⋯姨婆抱抱睡好吗?"小家伙连连摆手,把我抱得更紧,小小的脑袋靠在我的肩膀上。我说:"那就让她今晚跟我睡吧。"轻轻地把她放在床上,帮她擦干头上的汗水,小家伙安静地看着我,不一会儿就睡着了。--之前写过一篇践行作业巜拥抱的力量》。就是这样的举动深深地触动了我,跟躺在身边的老公开玩笑说:"她那么喜欢我,不如我们带去广东吧?"我把心中的想法告诉了老公。老公沉思了一会回应说,你觉得自己能带就带去啊。第二天一早,我跟二姐提起此事,请求她让儿子跟我联系,我来跟他沟通一下。等到下午也没音讯,我主动发了信息给外甥。估计白天上班,没时间,到了晚上,他发起了视频,欣然同意我的建议。我已收拾好行李准备返程的时候,没有看到期待中的景象。老公和姐姐们经过一番商量吧,最终没有同意这一重大决定。人生三事在于一,我做好自己的事就好,尊重对方的决定。
我一直在努力,自己做点什么让事情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