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上坟

题记-----当没有人再记得你的时候,你就真的“死”了。

每年进入农历七月,立秋之前,老爸老妈都要张罗着给长辈们上坟。

之所以立秋前,老妈说是过了立秋就成了“秋呆子”了。到底是人呆了还是鬼呆了,我至今也不明白,当然,老妈也不明白,只说这是老人们传下来的。

有的地区是七月十五那天上坟的,这个我倒是能想通,七月十五鬼门开嘛。

想不明白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能耽误了给祖宗们上坟。

其实我老爸和老妈上坟是两码事。老妈这边给我姥爷姥姥上,老爸那边是给我爷爷奶奶上。通常老妈让着老爸,把最适宜的日子如星期六或日留给老爸,老妈顺延一两日。

先说我老爸这边。

爷奶的坟以前在白洞矿的山上。

每年上坟,大家都得提上香烛纸钱瓜果啥的上山,我老爸或是我二爹领头,找到位置后,大家陆续跟上来,开始摆放贡品,举行仪式,跪拜祖先。

几年前,我二爹说我爷爷托梦了,说是家里漏雨了,不能住。我二爹抽空上山来看了爷奶的坟,结果发现地基陷下一块,雨水顺着塌了的地方灌进了坟里,怪不得我爷爷抱怨呢。后来我老爸做主找了福地,把坟迁出来了,也算是给爷奶改善了居住环境。

爷奶的坟头这几年陆续添加了我二爹和我三妈,老人家不寂寞了。我老爹也过世了,没进这边的祖坟,家人都生活在晋城,就留在了那里,没和祖宗们在一起,有点孤单。

小时候,我大姑上坟,把好吃的熟肉和各样小菜放在坟头供着,总要大声哭上一阵子,悲悲切切的的。不懂事的小孩子们跟在大人后头,上香、烧纸、磕头,然后欢欢喜喜吃上供的瓜果熟食,记忆中我大姑带的熟肉最好吃了。

如今人到中年,方理解了我大姑那时为什么年年上坟年年哭了。

姑父早早去世,她自己拉扯5个孩子,生活种种艰辛。不易之处何其多,也只能在父母坟头软弱一下,诉诉委屈和不公的命运。过了这一会儿,擦干眼泪还是刚强的母亲。

如今她老人家已经90岁了,身体还算健康,只是腿脚不便。儿孙满堂,子女孝顺的她,礼礼佛,念念经,面容和蔼慈祥,早已没了当年那种孤苦的心境了。日日是好日,能多活几年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我进了祖坟的二爹,是长辈中最勤快、脾气好的人。年轻时是矿工,劳模的奖状多了去了。老人家是个实心眼的老好人,最听党组织的话,林彪叛逃的那一年,组织说不许泄露机密,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我二爹硬是保守秘密,不议论半个字。

如今二爹去找我爷奶了,也不知道他们在地下欢不欢喜。

我二爹过世的时候,我三姐姐没见上最后一面。每次上坟,三姐姐都要大哭一气,眼睛哭得又红又肿,把心中的那份思念、遗憾和自责都要统统哭出来。

我三妈病逝的时候年龄不太大,还不到七十岁。三高外加心脑血管疾病,把她老人家的身体早早搞垮了。

记忆中我三妈最爱看书了,尤其是传奇小说一类。我小时候上坟,最爱的就是下山到三妈那里找书看,什么《传奇文学》《收获》《民间文学》《故事会》,看得我津津有味,很是入迷。我第一次看小说—卧虎藏龙,就是在我三妈家看的,罗小虎,玉娇龙这两个名字记得好清楚。

我老妈不爱看书,自然也不买书。我看“闲书”的启蒙老师估计就是我三妈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接上篇)我姥爷姥姥那边上坟相比我爷奶就简单多了。 因为姥姥家只有我妈和我姨两个孩子,所以每年也就我们两家人去祭奠...
    如是珍珠阅读 1,168评论 2 2
  • “早清明,晚十一”乡下上坟有讲究,清明要早,十月一晚点也可以。 今天,十月初二了,爹妈忙,还没上坟呢! “小猴啊,...
    晨若若曦阅读 1,029评论 0 2
  • 妈妈说想盖房子,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爸妈一辈子盖了两套房子,一套给大哥哥,一套给小哥哥,一直都在外地打工挣钱,租...
    清清的海阅读 1,269评论 86 32
  • 01 我的家乡把每年的清明节扫墓叫做“上坟”。听着没有扫墓那么优雅且洋气。 小时候的上坟记忆,只是个抽象的概念,只...
    阳昭阅读 513评论 0 3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619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