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写出我心》,作者为娜塔莉·戈德堡。在书中,作者将写作和修行结合,用最平常的一些日常生活举例告诉我们一些写作的方法。本书适合特别适合写作的小白来学习。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三点我看完本书后的收获。
一、书写我心
写作,我们需要抒写出内心深处的声音,正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不必去理会是否写得好与不好,不去畏惧别人对你的看法。跟着自己的内心走,无须但心写得好与不好,更不要说你呢一下笔就写出一篇伟大的作品。学会先认可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再慢慢地通过写作造就你。
二、刻意练习
我们都想要写好一篇好的文章,都想写出一篇十万+的爆文,但我相信爆文的作者绝不是一下子就能写出来的。而是通过无数次的练习,加修改,才有十万+的成绩。写作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需要你天天坚持的事。
你可以每天都写,没有目的的写,痛快地写。不要给自己设定太高的目标。把日常生活中自己发生的小事写下来,平时一闪而过的想法写下来,对某件事情的感悟也可以写下来。给自己创造一切可写的材料,并列下来。这些都有利于你日后的写作提供的素材。
当然,有人会说,每天都写,我的自律太差了,肯定坚持不下去。如果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绝对不是最管用 的方法,因为如果一直去反抗自己的内心,时间长的你也会放弃,到最后甚至会产生厌恶。所以当我们内心出现抵抗者的声音时,不妨让自己写下想抵抗的声音,是想骂人的,是想放弃的,是产生怀疑的·····统统写下来,其实当你写完这些的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后,抵抗者的声音就已经渐渐减少了。我们一定要寻找一些小技俩坚持写下去,切记哦,是每天都写。
作者在这里也给我们分享了自己的小计策:1 寻找志友;2 以教为学;3 时间限制,松弛分明;4 不废话,做,就对了;5 给自己适当的奖赏;6 设定必完成的目标。
三、先完成,再完美
在写作时,我们常常会启动两种模式:创作模式和编辑模式。当你一边写,一边在想着我这样子写对不对,这个词用得好不好时,就会让一件本是自然轻松的事情,变成痛苦不堪的任务,此刻的写作就像挤牙膏一样困难。不知你是否有这种情况,反正我自己常常有这种情况发现。
我之前在一个社群听过V先生分享过,他说编辑就像是“检察官”,创作就像是“艺术家”,如果一位艺术家在创作时旁边坐着一位检察官不停地指指点点,那还能好好创作吗?所以写作的时候就先让检察官去休息,让艺术家尽情地抒写。就像这本书的名字的一样《写出我心》,你内心有什么想法,先写下来再说。不要去管它结构是否严紧,逻辑是合理,措辞是否华丽,情节是否动人。
在这里可能有人会问,艺术家有时真的太“艺术”了,总觉得还得“检查官”来指导,这作品才能见世吖。
没错,一个优秀的作品从创作,到问世,它必定会经历过无数次的修改,翻盘,到最后成形出世的。
艺术家的创作可能天马行空,完全不顾文章是否完整、逻辑是否有条理、语句是否通顺。先完成之后,就需要检察官出来了,发挥它的特长,对艺术家的创作反复地“检查”。从文章的结构,逻辑,措辞的使用,符号的使用,“的地”的使用,是否有错别字等等。只有经过检察官的检查确认后,作品才以它最佳的状态出现在大众的面前。
先完成,再完美!原来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金句,用在写作上也是再合适不过了。艺术官就是先完成;检察官就是再完美。
最后,我总结一下关于写作的三个小技巧:
01 书写我心
02 刻意练习
03 先完成,再完美。
写作可能不能给我们变现,但我相信坚持写作不仅可以给你的人生留下无限的精彩瞬间,它更锻炼你独立思考的能力,它更可以使你成长更加靠近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