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滑洋
编辑 | 了不得
这段时间最火的话题,非婚姻莫属。
不管是高考后孩子爸妈离婚迎来高潮,还是《三十而已》中3位女主的婚姻,频繁上热搜,每天都有新的话题。
网友们起先对钟晓芹的婚姻不看好,催“钟晓芹离婚”,等她和陈屿真离了。大家又各种撮合,催他们复合!
这是很多人在婚姻中的真实情况:在一起久了,没有爱的感觉,分开后又发现心底最爱的还是彼此。
爱的人一直都在身边,是什么让彼此爱不起来呢?
多少婚姻毁在冷暴力
有一个针对离婚原因的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冷暴力”、“缺少信任”及“出轨”。
陈屿和钟晓芹吵架,妻子把孩子流了,陈屿没有任何安慰。家里的金鱼死了,陈屿冲着妻子和丈母娘大发雷霆。
他撂筷子不吃饭,重重摔门,冷暴力不理人。
和陈屿这样的人在一起,精神压力会非常大。他整天阴郁着张脸,沉默寡言,这样的性格,其实和他的原生家庭有关。
他出身贫困,被父亲抛弃,从小就担起了养家的重担。他的偏执现实,击碎了钟晓芹的美好憧憬。
“恋爱时,我们吃饭都会坐在一边,还偷偷在桌下拉手。可是从什么时候坐到对面去了?什么时候你只洗自己的衣服了?”
到底是钟晓芹要的太多,还是陈屿给的不够?
其实,压垮他们的不是具体的某一件事情,而是没有被满足的需要背后堆积的情绪。
看似是小问题的事情,堆的多了就成了定时炸弹,在关键的时刻爆发。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接近崩溃的女人遇到无言离开的男人。
在晓芹怀孕和胎停之时陈屿不关注她的感受,只是急着安排做清宫手术。在女人最脆弱,最需要关注的时候,丈夫的冷漠把两人的感情推到了危险的边缘。
感情里没有对错,关键在于彼此能不能理解对方的需要和感受。如果长期错位,冷暴力就会蓄势待发。
多少婚姻败在生活琐碎
吃完饭立马洗碗还是看会儿剧再洗?
早上洗澡还是晚上洗澡?
牙膏是从下往上还是从上往下挤?
生活中看似琐碎的小事,在婚姻中往往就会演化成:你不理解我,不包容我的情绪,不爱我!
晓芹和陈屿就有很多这样的对立。
一个养鱼,一个养猫;一个吃油条豆浆、一个吃面包牛奶;一个理性,一个感性;一个理工男,一个文艺女;一个大小姐,一个凤凰男。
陈屿和晓芹这样的原本不合拍的夫妻走到一起,图什么呢?
图她家境踏实,图她人好老实。陈屿大言不惭地说:“婚姻不就是避风港嘛!”
晓芹听到这句话,怒摔金鱼:“你这话就是放屁!都想避风谁当港啊!”
陈屿这样的男人,现实生活里也很多:结婚不是出于爱,而是权衡利弊把一切算得明明白白,只是想让自己过得安稳点。
很多人以为结婚是目的,其实结婚只是个开始。
晓芹之所以喜欢上陈屿,不是自己主动的追求。而是她爸妈说陈屿是从小地方奋斗到上海的,很上进还有稳定的工作,人看着老实,多合适啊!
看男的老实,就期待他什么都该顺着你;看女的阳光善良,就以为她不需要你的关心,这样的感情,根本扶不起来。
三星的长公主李富真,曾经“下嫁”给保安。她出身豪门,才貌双全,含着金汤匙出身。
不顾一切嫁了之后,家人想尽办法为她的丈夫镀金。留学深造、接管企业,都丝毫没让那个男人变好。
他对李富真的态度越来越恶劣,家暴、孕期出轨……他夺走了这个大小姐的骄傲和尊严,让她痛苦不堪。
“在婚姻中,每个人都要付出,同时也要收回点什么,这是供求规律。”
婚姻就是搭伙过日子?
盖瑞·查普曼在《爱的五种语言》说:一段恋爱的感觉最多可以维持两年,然后我们会回到真实的世界,开始维护自己,冲突不断升级。
结婚前,每个人呈现的都是最美的一面,都在幻想着对方能满足自己内心深处最大的需要。结婚后,才恍然发现,现实中有太多的差异和矛盾。
假如两个人在一起,只是为了生活,没有惊喜,没有感动,各过各的⋯⋯那这种日子只能叫做——搭伙!
只有那个懂你、爱你、不让你难过委屈,给予足够安全感,一辈子让你笑的人,才配得上你的余生!
搭伙过日子,把婚姻过成舍友,哪怕事业有成,光鲜亮丽,也抵不过婚姻生活中的平淡和无力。
世上没有完全适合的两个人,谁也不能改变谁。幸福的婚姻,就是要找到对方的需要,并告诉对方自己的需要,然后彼此沟通配合。
在《爱的五种语言》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种,分别是:肯定的言语、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做令对方喜欢的事情、以及身体接触。
每个人的爱语不一样,需要在意对方最在乎的事情,而不是自己觉得对方在意的事情。
陈屿最需要的是:晓芹能留给他一些空间,并在乎自己的鱼。
晓芹最需要的是:陈屿能够鼓励她,在乎她的感受,爱她的猫。
然而,他们两个总是在敌对的状态,很少见到彼此的妥协。你尊重我在这个房间养猫,我也尊重你在那个房间养鱼。日子会不会好过很多呢?
婚姻生活80%都是都是平淡的,只有20%才是大起大落。如果能把这20%处理好,就能磨平那些枯燥无味的日子。
婚姻需要的是共同成长和经营,绝不是嫁个老实人就完了。
作者简介:滑洋,大成心灵学院创始人,中国海普斯诺动力催眠学院催眠师,资深心理咨询师,国际认证临床催眠治疗师,亲子关系PET教练,亲子沟通培训导师,《青少年学能提升训练》教材编委成员,广州公益心理咨询巡回导师,长期接受个人体验与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