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可用于私募股权投资的部分未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中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称,社保基金可用于私募股权投资的部分可以占到总资产的10%,而目前这一投资比例仅为2%,离10%的比例上限还相差很远,未来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目前社保基金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股权投资,特别是二级市场的股权和债权投资高度关注,“社保基金可投资全球资产的比例不高于总资产的20%,这是监管给我的要求,在这20%中’一带一路’绝对是重点。”同时透露,社保基金对产业投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直接股权投资、公开市场债权或股权投资,以及私募股权投资等。
经济新常态对资产配置带来挑战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率逐年下滑,投资机会随之减少。社保基金与其他类型的资管机构均面临着投资收益率不断下滑的挑战。 同时,“三去一降一补”显示经济依然处于调整与结构转换过程中,去产能、去库存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这为经济形成新增长动能带来阻碍,投资难度也较之于以往快速增长期不断加大。比如去杠杆过程中金融风险频繁暴露、去产能将涉及企业的破产清算、去库存意味着折价销售等,这所有的一切都反映了投资回报率在新常态中必须要降低。然而这并不是最难的选择,最难的是我们进入了一个低利率,甚至有一天很有可能是零利率的时代,谁也不敢保证是否有一天会不会变成负利率。这个时期已经到来并不断演化,成为资产管理机构要面对的最难的挑战。
在资产慌的大背景下,未来社保基金配置的方向。
社保基金逐步放开风险类资产配置领域
社保基金过去十五年已经为此做了铺垫和准备,社保基金会采取直接投资与委托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投资运作,投资范围覆盖多种固定收益与风险类资产。也正是因为过去风险类别资产在社保基金投资中占比的提高,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社保基金所获得的最大好处。同样,成长性的制度在完善的过程中避免不了套利空间,因此在新的市场开辟的时候,一定伴随着一定的套利空间与足够的效率空间。在国内金融市场在有序开辟新市场、新产品之际,社保基金亦可进入赚取这些利润空间。
同理,高收益债券市场或许都可以对社保开放。比如在国家的转型的政策中,“去杠杆”无非是将原有的杠杆放到市场上去交易,有人去对其进行估值,在有人愿意承担风险的同时获取相应的高收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允许对冲风险的工具尽快存在,来反向对冲这些风险。这样一来,市场上新的金融产品的设计和金融制度的设计不仅能开辟风险市场,还能有效规避、对冲和化解风险。从而使得做活金融市场的同时,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产生更为深入的结合。在高收益债券中捡金子的人就可以有效对冲高风险。
又如在“三去一降一补”的经济大背景下,债转股后显示的是最终资产方面的问题,而非短期债务方面的问题,而债转股中的优先股是最有效的工具。因此可考虑借鉴此前金融危机之际巴菲特以约定回购价格与回报率的形式持有大批公司优先股,并因此在董事会中掌握决定性作用的经验。这就是救谁的命,就对谁估值,且对谁未来负责任的逻辑,是在所有的股权再次估值、再次交易的形成过程中,改变交易结构背后的公司治理结构与决策。发挥优先股的真正功能,才能促进市场快速发展。
所以在全球配置趋势下,社保基金依然可以拓展海外配置的空间。在现有配置范围上,可探讨成立公司平台来进行海外私募股权投资,通过长期性投资来获得相对较高的回报等。这些投资领域均需要监管的放开,放开的同时可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来进行激励或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