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喜欢的歌手因为要去一个大热的选秀综艺里面当导师,豆瓣的这个组在节目开始前利用导师粉引流,结果自己不作为,任凭各种人在组里乱撕。某个流量的粉丝更是搅和一滩浑水,最后官组选择禁止讨论任何导师有关的事情。这个事情过后,大家才明白,人家根本不在乎你们这些粉丝,就是单纯地拿来做吸血包用,说不准还能拐几个双担。
第一次那么喜欢一个歌手,踏足了粉丝圈。但是呆的越久越发现,粉丝圈里,互撕拉踩是常态。少参与少开麦是明智的选择。
我真的是越来越喜欢他了。我在码字的过程中,也会不经意地想到,有多少像我一样的追星女孩曾经为了一个人这么狂热过,买代言买单曲打投是正常操作。我也曾问过自己,把大量的时间金钱投入到遥不可及的艺人身上,这本身是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我现在也没有答案。这似乎是一个理想与现实的选择。
就那我接触的一个同学来说,大一时候我看到她追星,歌手谦,当时特别火,他的歌传遍大街小巷,不知道是怎么火起来的。曾经看过一个数据,他参加录制了无数综艺,好像当时本人就也说过,就是要趁着红多挣钱。挣钱是为了做音乐出专辑。也确实,由于他被爆出负面新闻,本身德行有亏,这几年热度肉眼可见的下降了。
我想到了崽崽在录完节目后说过的一句话,花无百日红。他是清醒且理智的。他好不容易熬过这么多年,以专业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舞台,获得了很多业内专业人士的称赞,也用实力打动了很多粉丝,终于走到了今天这个地位。他想要留在这个舞台上继续唱歌。我们粉丝也敬佩于他的职业素养和沙雕性格,非常非常喜欢他,想要用实际行动去捍卫他的梦想。也算是为歌坛的未来出一份力,希望不要再被流量爱豆占据话语权和热度。希望这么一个有能力的人能拥有流量,走到真正属于他的位置上。
我还在思考一个问题,上述两个歌手他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如果再加上张、鹿等流量派,我追的星又有什么不同。我为他付出的时间精力值得吗?
首先,我入坑的原因是歌手的一个绝美舞台,多重声线的演绎特别击中我,我喜欢声优。他的舞台表现力完全符合我的期待。多种风格中,他都能驾驭的很好,尤其是长线条的抒情歌,特别能打动我,我一直不喜欢现在乐坛的RAP,真正的歌是必须有旋律的。他的唱歌真的能够吸引到我。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自己的唱歌虽然已经在乐坛里属于佼佼者,但是仍然不放弃精进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自我学习自我进步的态度值得学习。他也在劝学粉丝,并不单纯地追求自我进步,希望能和粉丝一起拥抱更好的自己。这一点表示非常打动人。
其次,他的性格很好。特别开朗活泼沙雕,人很机敏聪明,遭受了很多恶言恶语也要坚持善良宽容地对待这个世界,我感受到了善意。性子里面确实有一股狠劲儿,特别坚韧,愿意坚持自己的本心,去做一些事情。对待粉丝也不会像某粉丝那样为所欲为,而是劝学,理性引导。给人感觉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正能量在他身上和唱歌的梦想融为一体,他的真诚让人喜欢。这一点没有了解其他圈子,但就我而言,很是能够打动到我。
然后,相貌方面,早期小土豆的造型确实一言难尽,真的很丑。这样可以理解,刚入娱乐圈的素人根本没有钱去置办这些行头,一个直男当然也不会打扮,化妆这个东西可能也有本能的抗拒。那个发型是真的太直男了,愣头青农民工也不为过。但是换位思考,他可能就是把日常展现在舞台上,可能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如果也上电视,绝大多数也是奇丑无比,瑕疵一下子都放大了,胖的人更胖了。根本没眼看。但是现在上升期也渐渐注重自己的形象,认真地在护肤和打扮,造型师和化妆师虽然出手并不是那么理想,但是精修图出来的时候也是引得一众妈粉掉皮。本质上说,艺人的形象就是在固粉,好看的人自然能够吸引更多的粉丝。这既有先天条件,又有后天因素。外在形象也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舞台和机会。其实,这个道理放在很多普通人身上也适用。就是一条——如何让别人喜欢自己,其实就是情商和这些综合因素的合力。因此,在这方面,我觉得我可以追星,更重要的是学习他的方法,增加他人对自己的好感度。这么一说,在在现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当明星。你自己也要学会包装自己,平时要多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要瘦要美要干净卫生要和蔼可亲要幽默风趣要实力强劲,这就是招人喜欢的基本要素。你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最后,总结一下,这个歌手值得被爱,在助力他一步步走向更加成功的道路上,也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进步。我希望我把时间合理利用适当追星。数字劳工适当做,最重要的是成为那个更优秀的自己。不能浪费大把时间在这些空虚且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如果能在追星的过程中,学会剪辑、摄影、修图写文案等等技能,这不是双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