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耀钧老师毕生从事教育事业,退休后继续用余热温暖更多的花朵绽放。本文摘自老师的博客。
朴素的爱造就不了优秀的孩子
人们常用“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来形容父母对子女的那份刻骨铭心的亲情。父母对子女的朴素的爱是天底下最纯真、最无私的爱,因而它也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但是它又是最原始、最感性的爱。在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如果单凭这种朴素的爱是造就不了优秀的孩子的。这是因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父母的呵护和照顾,更需要让他们自己到周围环境中去体验和感悟生活,去磨练意志和考验能力。
一部名叫《狐狸的故事》的科教电影真实地记录了小狐狸成长的故事。小狐狸在哺乳的阶段老狐狸从喂食、遮挡风雨到抵御别的野兽的伤害都无微不至地给予他们呵护和照顾。等小狐狸稍微大一些的时候老狐狸就会带领它们出外寻找食物,并教会它们如何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危险。一旦等到它们学会了觅食和防御的本领后,老狐狸就会不失时机地赶它们出门。当人们看到影片中老狐狸一边嚎叫一边撕咬,凶狠地将赖着不走的小狐狸赶到离家很远的地方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对小狐狸产生怜悯之心。然而老狐狸的狠心的行动却实实在在的是为了它的孩子能够早日自强自立。动物尚且还有理性的一面,又何况人呢?
实践证明,孩子学习的好坏主要决定于非智力因素。而在所有非智力因素中,学习的动机是最重要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学习目标是否明确?二、学习兴趣是否浓厚?三、学习的主动性强不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在以上三方面的表现都很好;与此相反,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在这些方面的问题都较为突出。如果追根溯源的话,问题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父母身上。这是因为父母对孩子施加了过多的呵护和照顾。
我们知道,一个正常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应该有明确、切实的目标。有目标,就有方向,有动力,就会想方设法把事情办好。单有朴素的爱的父母往往会以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孩子确定目标,以致孩子认为学习只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愿望,做事情只是为了给家长一个交代。其次,望子成龙心切并且习惯于包办代替的父母总会不断地给孩子布置这个任务布置那个任务,却不知道自己的做法已经从时间和空间上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使他们无法亲身体验学习的兴趣、创造的快乐。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的动机大大减弱。另外,家长如同“学习经纪人”一样,忙前忙后地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会使孩子完全处在一种被动状态。尤其是频繁的补习、培训活动侵占了本属于孩子思考问题和自主执行学习计划的时间,使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遭到严重挫伤。
如此看来,父母对孩子的朴素的爱往往会事与愿违,不仅不能造就优秀的孩子,甚至会使原本属于孩子的能力大打折扣。有人曾断言:在优秀的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个“懒”家长。我想,这个“懒”家长必定是个只为孩子创造良好生活和学习环境,并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而其他事情一概不管的家长,同时还必定是个既具有感性爱,更具有理性爱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