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朋友们讲起电影,总是我滔滔不绝,对自认经典的影片如数家珍,讲它们如何绝妙、如何天才、如何意义。v就很少提起或是推荐电影,蒙她反复提及的,便只这么一部《诺丁山》。然而阴差阳错,没想到终得看此片时,却已去经年。
不过虽有这部遗珠无缘早见,本片一应主创仍是观众极不陌生的。茱莉亚罗伯茨和休格兰特两位主角分别是美英两国类型片的经典面孔,单只爱情题材,便已分别贡献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至于编剧理查德柯蒂斯,绝对担当的起艺术家的称号。作为憨豆先生系列的主创之一,柯蒂斯在最为平凡无奇的角色和他们生活中挖掘戏剧元素的功力可谓极其深厚。他编剧导演的故事,总是以平民阶层视角和立场来叙述。甚或很多时候,是通过那些失意者、被抛弃者、受唾弃者的眼睛和嘴巴来阐释。
憨豆先生几无言语而总能令人莞尔甚或捧腹,恰恰展示创作者对语言力量的深刻领会。情至巧妙时,便借用观众的大脑不自禁的脑补,来造就发笑。柯蒂斯深谙英伦喜剧在语言上的精妙,常常能以小人物往来句句台词,制造欢脱的效果。《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BJ单身日记》、《真爱至上》、《时空恋旅人》,莫不是如此。这些影片也奠定了他在英伦爱情轻喜剧这个领域的风格。
本片是休格兰特继《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之后第二次与柯蒂斯合作,第二次演柯蒂斯的本子,又有《四》片这样珠玉在前。编剧和男主自然都是放开手脚,继续贯彻自己的风格。也不怪人们总是把《四》和《诺丁山》放在一起比较,认为两者有不少相似之处。的确,两部片子讲故事的语气自然是一样,同样以平民阶层的失意男主作为主视角。甚至,同样和一个来自美国的女主相爱。
但其实,这两部片子在气质上十分不同,绝非只是《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的风流美国女主编升级为《诺丁山》的女神范儿电影明星。《四》片在形式上更像一部戏剧,四幕婚礼一幕葬礼一幕闹市街头,一共只有六幕戏。包括男主在内的所有角色,均是抽离了其他社会属性,仅仅保留了单身与否,两人相恋过与否,每人心存爱慕与否这些最简单逻辑。在所有六幕戏中,也只讨论爱情、婚姻这一个主题。
《诺丁山》则刻画了完整的主配角群像。男主的家人朋友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面貌,遭受的困扰,乃至曾经的不幸经历,均有所展现。通过男女主感情际遇的主线,也讲述了住在诺丁山社区的平凡人们的生活。
而导致两部影片根本气质不同的,是《四》片整部都描述着人们对于生活和真爱的迷茫,对于做出选择的犹豫与不甘,对于往事心存遗憾和惭愧却难以弥补的煎熬。所以这部片子的基调是反省与弥补,它的对象是所有已经发生过了的过去。乃至结局仍是以一种充满伤害的、歇斯底里式的拨乱反正而告终,那不是完美的。两人雨中相拥之后,面对的仍是千疮百孔的生活。
《诺丁山》则恰恰相反,每个人都背负着不幸的过去,遭受着失意的现在,却无一不是看向未来。无论欢乐相聚、悲伤离别,无论未来见是不见,片中每个人都下意识地活在当下,设想和选择着未来。这里的伤痛和误解,没有让人深陷于“过去”,而仅仅是在每个人对未来是否追求的抉择上,进行意志的较量。所以最终,当男女主相视而笑,挽手于未来,躺在长椅上,我们心中都充满着莫大的暖意和欣慰。这种情感源自我们对于未来的确信与满足。
柯蒂斯太会讲爱情故事了,多年编剧对电影的理解体现在其后来的导演处女作《真爱至上》,一幕幕故事中的笑与泪包含着温暖人心的力量。当他放开手脚“玩情怀”的《海盗电台》,同样才华横溢。足以让国内动辄言“情怀”的创作者们赧颜。
《诺丁山》上映一年以后,茱莉亚罗伯茨真的凭借《永不妥协》获封奥斯卡影后。片中故事似预言般应验,幸运之至。可惜昔日观影者们已经时空疏离不啻千里,再难复如十年前的奇遇了。
最后,以《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中Simon Callow的祝酒词结尾。
To true love.
In whatever shape or form it may come.
May we all in our dotage be proud to say:
I was adored once too.
敬真爱,
无论其以何种形式到来,
愿我们都能在年迈之时,自豪的说:
我亦曾被爱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