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漫步青春#征文活动, 作者:江舟,本人承诺 ,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布。
别芜
天气又冷了,这是我在皖南过的第四个秋天。
对我来说,秋天似乎是雄性激素分泌最多的季节。14年秋天,小生有幸加入江南诗社,写了一篇《匆匆那年》作为入社礼物;15年的早秋,写了一部散文集《要到哪里去》;去年深秋和室友吃火锅喝烫酒时,作了一篇《异乡人》。今年的主题是《驻足》。可以的,瞧瞧这些文章的标题,它们似乎也在帮我回答哲学家们悟了千百年的问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是异乡人,我从时间中来,要到驻足的地方去。
无需多想,但火锅是不可不吃的。这段时间天气冷,是该补补丧失的热量。所以鼻子发出了危险的信号,整个右孔至鼻梁那儿肿的跟馒头似的,医生说千万别吃辣,也别吃鸡肉,多吃绿豆芽和黄瓜。洒家这两个星期,口中淡出个鸟来,今天鼻子稍微消肿了一点儿,便去食堂打了一份糖醋排骨炒黄瓜,尽管像往常一样,我细细地在骨头缝间寻找着肉末,但久违的味道真是好极了。
讲真,一食堂虽然这学期又涨了一块钱,不过还是割断不了我对它美好的回忆。每次在温和饱6元打一份西红柿炒蛋和马铃薯炒鸡块,那个长脸叔叔可能见我面黄肌瘦,所以额外打一瓢海带或者土豆汤给我;晚上12点过了,不知不觉会期待着明天早晨一楼窗口的炸糍糕,流一枕头口水......
要说“吃”,我并不是很了解,在这个61名女生的新闻大班中,我算不上吃货。像星巴克、汉堡王、金拱门这类高档餐厅,还有那什么阿迪达斯冰激凌,几十元一小杯的那个,我都没吃过,但在处处充满新奇的芜城,我和“吃”似乎又有微妙的缘分。阳台上有辆平花固齿车,没闸没铃铛没脚架,是我花了200元从一个车队淘的,没事我就骑着它在芜湖城南城北乱转悠,但每次只要我饿的时候,总能在身边一圈范围内找到吃的地方。
记得大一下学期,城南的马饮村还没有拆迁。当时我和一室友骑车去马饮村拍照,调查一下三线城市的新农村面貌,结果意外地看见了油菜花海。那天中午,我们满身泥泞地推着车寻找饭店,一个在潭里打衣服的农妇在啃饼子吃,室友隔着老远却喊了一句好香啊,我刚想笑他虚伪,农妇却给了我们一人一个。那饼子嚼起来有点硬,但却好吃的不得了,特别厚实,一个下肚就半饱了。
油菜花海很好看,饼子很好吃,裤子上的泥巴很难洗。
牛肉面,这种纵横于各大文人才子穷酸秀才的食品,很值得被我的毕业之作再收录一遍。可能是我见识浅薄,可能是地域因素,也可能是商家为了节约成本,在卤子上未免偷工减料,我吃到的和老家的不太一样。安庆牛肉面,肉一般卤成深褐色,但可惜在城南地区,无论是淮南牛肉汤,还是清真餐馆,都是浅色的肉片,味道也淡了许多,价格还不便宜。上学期一位马鞍山的朋友来拜访我,他为人非常单纯,在班上总是被同学欺负,一见面就巴拉巴拉倒了一肚子苦水。我们在城北一个装潢非常不显眼的小店竟然吃到了8元一碗的牛肉面,说实话,当一口卤汤灌下肚时,我差点激动地叫了起来。
“小上海”既能纳百川,为何不纳下这一碗纯正的牛肉面呢?
芜城有很多和老家很相似的地方,我们同样是长江之子,在近代都有过无与伦比的辉煌,你是江南四大米市,而我是长江五虎。每次站在滨江公园,就感觉到到江风吹来家的气息。但光看江不行啊,黄浦江不也是“江”吗,我在陆家嘴就没有这份气息了。这还要多多感谢滨江公园旁的那艘渔船啊,无论在哪,江鱼的味道可是不会变的,鲫鱼铺在铁板上,浓浓的汤水骨碌骨碌泛着气泡,把锅巴和土豆片泡在里面,吱吱冒气,闻一下哈喇子立马流一嘴。
今晚难得一见,头顶上升起雾月。三年前在农村复读学校见过一次,当时没有手机拍不下来,现在没有单反同样拍不了。但是江水清澈,我的眼镜质量也很好,笔头能懵懵懂懂写个大概,算是记录下来了。
鲫鱼的爽滑,鱼汤的香辣,锅巴的松脆,就在对面的红牌子渔船里。老板正热情地招呼生意,似乎没看见我的到来。
也许某天,会有一艘船带我回家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