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的大混战,尽管破坏了社会经济,但生产并未中断。
五代时期,中原地区战乱不休,百姓只能在艰难的条件下坚持生产。从后梁政权建立开始,“外则干戈屡动,内则帑庚多虚”,各政权的军费主要是从农民身上榨取。公元953年,后周建立,皇帝下令将此前由政府租给农民的官田全部拨给农民所有,作为他们的“永业田”。同时又废除了后梁沿袭下来的“租牛之课”,减轻了农民负担,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而在南方,各国也都十分重视水利,使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以南唐和吴越为例,两国在境内修建了大量的圩田,对南方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当时,劳动人民利用水乡田面较低、河身较高的地势,在河渠两岸及农田周围修筑堤坝,内以围田,外以隔水,称为“圩田”。每座圩田方圆数十里,如同大城一般。沿堤建水闸以控制水势,旱则开闸灌田,涝则闭闸拒水,很大程度上增强了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得农业生产获得一定程度的保障。可以说,圩田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