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又过去了

除了天气热,高温,大太阳,八月找不出其他更显著的特色,虽然立秋了,一点没有感受到凉意。

最后几天晚上,在路边的大妈广场舞都结束之后,我趴在路边栏杆上,看车来车往,才猛然感受到一丝从夜色深处滚过来的凉意。

但是,白天依然是金灿灿的大太阳,温度超过37度,中午走在阳光下,仿佛能看到火炉里的火焰,热气腾腾。

那天晚上,夜幕掩去黄昏,夜空像蓝色的丝绸缎子一样,一丝杂质都没有,清凉而宁静,我没有出门去走走,在客厅的窗户上忽然发现西南的夜空,有一弯月牙,清清亮亮的,就那么斜挂在夜空中,像是心底藏着的一个秘密。

偶尔多云,太阳躲到云层后面,空中的云朵就会上面白亮下面灰白,在空中低缓的移动,有时在云头上会落下一阵雨点。

哪怕再热,夏天还是会过去,就跟不舍的离别一样,顺着日子的河流,八月最终还是走到了最后一天。

我晚上去群里填好表格,顺便看了一眼,这个月汇总的总数约36000多字,与以往没有多大差别,我不看心里都有数,平常更文,每次写到1000字就会轻舒一口气,完成任务之后,立即想办法结束,这样一个月下来,差不多那么多字。

没有时间和心情,更没有能力让自己写出更多的数字了,我还需要进一步锻炼。

这个月纸质书就买了一本莫言的散文集《不被大风吹倒》,网上看到莫言亲自捧着书推销,就买了一本。其他的,在网上看过不少小说,挑着看,喜欢情感类的、带有年代感的小说,特别是个人传记式的小说,代入式阅读,效果还是好一点,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读这些作品对以后的创作肯定会有点启发。

我出生在苏北里下河地区,总想以那里的乡村为题材,写点什么,可是有心无力,迟迟没有下笔。这个月还刻意把曹文轩的小说《红瓦黑瓦》看了一遍,曹文轩老家也是里下河地区,熟悉的乡土气息,很多环境都能感同身受,可惜,小说写的文革时期的校园生活,感觉太遥远了。

现在余华的小说在网上议论比较多,你这个月又把他的《十八岁出远门》看了一遍,那种对细节的描写,黑色幽默的语言风格很有趣,一般人学不来。在看完之后,意犹未尽,还把他的《在细雨中呼唤》看了一遍,看得很混乱,那个对时间的错乱把控,我看了昏头昏脑的,还是喜欢对他的细节描写,诙谐细致的表达方式。为了搞清楚他这种语言风格的形成,我还顺藤摸瓜,看了会卡夫卡的作品,看了一点,还没有什么体会。

更文题材没有改变,还是随笔、碎碎念为主,我不知道如何提升自己?心里也迫切想要开始小说的尝试,可是,一方面时间不允许,总觉得没有完整的时间,主要是对自己信心不足,没有勇气去尝试,我不知道如何才能破局?

本来想看看小主的第一部小说《静静的天空》,想看看她刚开始写小说怎么架构故事情节的?可惜,微信读书、掌阅等平台都没有找到,去问小火锅,御用秘书竟然说也没有,只好暂时作罢。

八月过去,九月就要带着秋的凉爽来了,新的月份,继续坚持更文打卡,继续阅读各种题材的小说,希望能有机缘巧合,让我早点尝试小说的创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