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和理解别人有关,一个高情商的人能辨识他人的感受,这种技能称为“共情”。但也许情感智力中最大的技能是通过理解和回应对方的情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说到这里,我就要在面谈结束前再说最后一个要点。……情感智力能让你在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远,因为它将带你从独立的个体走向共生的关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175页
昨天我们聊到了“我好;你也好”的心理坐标。
今天,是我和C最后一次一起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本用童话人物来娓娓道来心理咨询是什么、能做什么的心理学入门小书。
一起和墨水留白读书的聊书人是C,一个已过而立之年,学历过硬、工作优渥、家庭教养很好的都市女性。我所见到的C,并未像书中的主人公蛤蟆一样,郁郁寡欢。但在家庭与工作、自身与亲友、爱情与亲情等各个维度的交往中,C却时常感觉很无力。一起读书的过程,就像是我们在和苍鹭医生——书中的心理咨询师,和蛤蟆先生、和我们的内心进行着对话。通过这本小书,C希望能够褪去光环,聊聊她的过往,找到内心里潜藏着的力量。
从情商到共情
独立性隐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还包括独特的才能、与众不同的部分。独立的人时刻守护新发现的自主权,如同一个曾被殖民的国家重获自由一样。这当然没错,但共生性则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还包括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共生性可以让你在社交和工作上与别人有效联结,协同合作。(《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175页)
这是书中最后一次面谈,苍鹭医生向蛤蟆先生提到的最后一个心理学概念。
对于这个观点,C并没有产生和自我状态划分时那么强烈的共鸣:通过看这本书,我能初步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心理状态——“我不好;你好”,也能了解自己想要努力改善的方向——“我好;你也好”。问题是,如何改善?提升情商确实是我需要去锻炼的方面,我希望自己可以增强独立性,找回自我和自信,但我现在还不太明确具体的方法。其他改善自我状态的方法,其实我现在并没有绝对的把握,可能也并非这本书可以解决的问题。
从前的蛤蟆和工作总是格格不入,主要是因为童年的他害怕要在酿酒厂为父亲工作。但与苍鹭的面谈让他反思,让他明白要继续成长和完善就得有目标,而要实现目标就必须好好工作。长久以来,富足得生活削弱了他求职得动力,让他内心得力量和才智流失,变得绵软无力,好比一个运动员终止了训练。不过,如今他的感受全然不同了,当下他想做的就是去拼、去赢!(《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165页)
C说:其实,看过这本书之后,我萌生了另一个想法——帮助我的先生心理成长。上面蛤蟆先生的这种状态,和我先生有些像——作为一个四十多岁的水瓶座,他经历了创业的萧条,现在回归职场求职,不能说他身上全无经济的压力,但我能感觉到,他并没有像蛤蟆先生最后这样,找到去拼去赢的动力。
C继续说:我本来是个非常嗜睡的人,但有段时间经常睡得特别不踏实,醒的非常早。刚换了工作,每天虽然很疲惫,但一闭上眼就觉得自己有一大堆工作上的事情或者家庭的问题扑面而来,睁着眼睛等天亮,旁边老先生跟没事人一样打着呼噜,那种感觉真的非常的痛苦。就好像家里的压力都在自己的身上,没人能够分担也看不见解决的尽头。那段时间我需要靠吃助眠的药来帮助自己,否则每天一到晚上,都会觉得自己的负面情绪积聚到顶点,生怕自己撑不到明天天亮就崩溃了。
看过书,C才知道,这是抑郁症的一种症状:
为什么会那样呢?……很难给出确切原因,但那是公认的抑郁症状之一。我认为和你内心的恐惧有关。当你有恐惧感时,焦虑的念头就会跑到你的意识层面,让你没办法放松。就好像它们在你心里拉响警报,告诉你大事不好了,希望你能做点儿什么。(《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168页)
这种情况虽然随着C工作的逐步稳定,而渐渐改善,但C却决定改善自己的同时,也要试着改善自己先生的状态。
C说:从前我觉得是我自己的压力问题,对于我先生,虽然他并没有我赚的多,也没有能够达到他这个年龄段应该有的收入水平,但因为没有威胁到家庭财政,所以我也就没有多想去改变他。但现在在看过这本书之后,我不仅意识到了自己内心的“依赖”,也意识到了他的“非正常”的自我状态。
蛤蟆知道他生苍鹭的气,却也知道自己并没有失控发脾气。苍鹭知道蛤蟆与他的对抗是有意义的,蛤蟆已经不再是个叛逆的小孩。……上次的面谈是有成果、有建设性的,也由此改变了两人的关系。……在咨询过程中,我们不仅用头脑去思考,也用情感去体验。虽然你开始在理智上理解自己的行为,但要充分理解自我,唯有通过和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当你对情绪的感受越来越清晰时,就能明白它们并非可有可无,也不会对它们不闻不问,因为情绪正是自我的核心。……为什么上次发怒对我很有意义?因为你把对父亲的情感转移到我身上,这叫做”移情“,通过对我表达自己的想法,你终于也能对他表达了。你真正找到了力量和勇气,表现得像个男人,而不再是个男孩。那是个转折点,你成长了,也成年了,在你宣告对自己拥有主权的那刻起,你便能独立行事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166页、第173页)
C说:我希望自己可以了解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希望也可以帮助我的先生从“男孩”成长为“男人”。不同于以往我希望带给他的改变,我不再是出于自己对他的“依赖”而单方面的提出要求,我希望能够双向的观察、倾听他的想法,让他自己去发现自己想要成为的方向。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和C一起读完了,但我们都觉得这对C而言仅仅是一个起点,我也希望可以选择更多心理学书籍,未来和更多人一起探寻更多的心理成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