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作者对于现代青年的毛病,曾这样慨乎……这十二封信啊!愿对于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1929年元旦书于白马湖平屋。
这本书的序是夏丏尊在1929年作的。
但他的那句“对于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我觉得是不受时间语态所限制的。
因为对于无论是何时的中国青年来说,朱光潜先生的信仍然很有力量。
谈读书。
朱光潜先生一语戳破青年人没有时间的借口,“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谈动。
他说:“流行语中又有‘闲愁’的字样,闲人大半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
所以朱光潜先生希望你谈谈笑笑,跑跑跳跳。
谈静。
他想你忙中偷闲,闹中觅静。
关于习俗。
他说:“本来风化习俗这件东西,孽虽造得不少,而为维持社会安宁计,却亦不能尽废。”但是尽管如此,他依旧希望你能于叫嚣扰攘中,以冷静态度,灼见世弊;以深沉思考,规划方略;以坚强意志,征服障碍。
当恋爱与道德相冲突,不能两全之时。
朱光潜先生给了青年人一个看待事情的新角度,他说:“社会本其‘道德的宇宙’的标准,对于恋爱者大肆其攻击诋毁,是分所应有的事,因为不如此则社会赖以维持的道德难免隳丧;而恋爱者整个地酣醉于‘恋爱的宇宙’里,毅然不顾一切,也是分所应有的事,因为不如此则恋爱不真纯。”
而关于学历,朱光潜先生认为,文凭只是一种找饭碗的敲门砖。
学历的高低也并不代表着学识的厚薄。
德云社的少班主郭麒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当然,如果你是高考生,不知道该怎么选专业,朱光潜先生也给出了最中肯的建议,“任何科目,只要和你兴趣资禀相近,都可以发挥的你聪明才力,都可以使你效用于社会。所以你选课时,旁的问题都可以丢开,只要问:‘这门功课合我的胃口么?’”
谈情与理。
法律规定,儿女必须赡养老人。
这是一种义务。
但朱光潜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孝不是一种报酬,所以不是一种义务。
谈摆脱。
他说:“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而关于人生这样泛泛的话题。
我在第十二封信里,似乎又看见了余华老师的《活着》,或者可以这样说,余华老师的《活着》,莫名契合了朱光潜先生的生活观:生活自身就是方法,生活自身也就是目的。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当然,我不知道《活着》的灵感是否来自这一封信。
但他们的灵魂在这句话突然相遇,碰撞出了绚烂的火花。
……
朱光潜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其中还有许多细微之处,可值得品茗般回味。
这十二封信每一封都以“朋友”开头,以“你的朋友孟实”结束。
不是寒暄的礼貌用语,而是真切的问候。
见字如晤,每每读到这些信,就好像完成了一次与朱光潜先生的对谈。
这本书值得所有青年人去品读。
或者更准确地来说,所有青年人都应该读读朱光潜先生的这十二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