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上完课空闲时间,看到了一篇文章。《我看“回龙观,一群985妈妈的反鸡娃实验”》。
文章讨论的是快乐教育的问题。作者介绍了几个985大学毕业妈妈,把孩子送去了一所倡导“快乐教育”私立学校,最终小升初还是回到了公立学校。
所以,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引了出来:快乐教育可行吗?
到底什么是快乐教育,又怎样进行或者说如何实施快乐教育呢?对孩子来说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接下来,文章中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在进入耶鲁之前,我对数学一点兴趣没有,可以说非常讨厌。直到遇到了教统计和数理分析的数学教授Edward Kaplan。从他嘴里总是能蹦出好多笑话和段子,在配合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枯燥的统计学课堂居然经常笑声不断。
看着他在课堂上手舞足蹈,试图用他的滑稽动作,来解释一些枯燥难懂的数学概念,你可能想象不到,这位其貌不扬的数学老师,其实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和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是个著作等身的著名教授!
但是在课堂上你完全感受不到一个知名教授的样子,站在你面前的只是一个热爱数学和统计学的小老头。你能感受到的,是他在竭尽全力地让学生们在快乐中理解统计学,进而爱上这个学科。
此外,他还总是会将时事和统计学结合起来,把置信区间、方差、P值、离散系数这些在大学四年对我来说简直是噩梦的概念生动地演绎出来。
2008年赶上美国大选,教授教大家如何用统计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
专业民调机构如何选择样本?
当选举结果出来后,又让我们分析:
媒体播放数据、调查结果的误差区间是什么?
置信度怎样?
统计学这些枯燥的概念一下子就活了起来!就这样,我一边关注美国大选的进度,一边推进着统计学的学习和应用,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统计学的魅力。
当别人都在评论大选结果和各种花边消息时,我们学会了用客观的分析和科学的数据支撑,去解读大事件。自此,我居然爱上了这门课,开始主动地学习数学,自然也就开启了我的数学逆袭之路,学期结束终于从本科统计学这门考66分的学渣变成了全年级top10%的数学“学霸”。
这不就是快乐教育吗?
学习本身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里的苦应该是辛苦的苦,而不应该是痛苦的苦。
文中说学习应该是辛苦的,但不应该是痛苦的。深以为然。
另附汪老师科学课上学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