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我的话题,这是管理学中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一切管理都是从认识自己开始的。假如一个群体的核心,要管理一个家庭,管理一个组织,管理一个企业,首先需要认清的就是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要和周边的人形成有效的管理关系,因此需要知道的是,在别人眼里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认识自己不是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而是别人眼里的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要破局或者是职业选择,这些都需要从清晰地认识自己开始,了解自己、反省自己,可以有助于自己选择恰当的手段和方法。那么该如何认识自己呢?可以通过测试的方法。
1.工具:MBTI测试
很多方法都各有特点,MBTI理论及测试,是一个可以使用的一个测试,由荣格和伊莎贝尔母女根据大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经过20年的摸索总结而成,这个测试第一次推出是在1942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升级了十几个版本,用来测量每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也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性格测试工具之一。
2.灯下黑——我们并不了解自己
举个例子。在这个测试中,有一个方面是判断人的内向程度和外向程度。在做测试之前,我们也许只知道人可以被分成内向或外向,这是个二选一的问题。要么是内向的人,要么是外向的人。
但是,MBTI测试的报告却可能给你全新的认识。人既有内向性的一面,也有外向性的一面,内向性和外向性不是非此即彼的排斥关系。 我们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看外界、看别人,但用来审视自己的时间太少了。
3.了解自己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前提
“灯下黑”如果发生在一个管理者身上,那是很要命的。因为很多时候,一件事在我们手上做得七扭八歪,问题根本不在别人,就在我们自己。但是我们的本能常常不由自主地会让我们去找别人的问题,去找客观原因,而很少会花力气反思自己,即使反思了,往往也不够深刻,很多时候避重就轻,没办法,这就是人的局限性。所以我们要去做一个测试,就是尽量客观地看到灯下黑的部分,而不是只根据自己的感觉来了解自己。 做测试的意义就在于了解你自己以后,尽可能作一些积极的有效的改变。
4.性格类型观察理论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喜好和各种习惯,一个人的闲散风格可能被另一个人看成是没有激情,一个人边想边说可能被另一个人视为胡言乱语,这些风格上的差异会导致重大的沟通障碍、误解甚至关系摩擦。在组织中,这将导致人际交流阻塞、信任度降低,员工情绪也会受到干扰,以致最后影响生产率、产品质量和对客户的服务态度。公司如何能够在丰富多彩的风格和变化中生存并发展壮大,如何将众多差异化转化为团结员工的强化力量,性格类型观察法则成为一个有效的工具。
性格类型观察把我们平时对人际差异的那种负面的臆断提升成为正面的具有建设性的观察。自20世纪90年代起,类型观察方法中以人为中心的特征已成为当今工作中的重要财富,人们已普遍认识到人力资本是企业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里格斯和迈尔斯母女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MBTI理论(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理测试工具。 根据类型理论,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有一个性格偏好,这个偏好可以体现在下面四个维度上: 外向(E)或内向(I) ;感觉(S)或直觉(N) ;思考(T)或情感(F) ;判断(J)或感知(P)
第一对偏好关注你从哪里获得精力——从自身以外(外向型E),还是从自身内部(内向型I)。 第二对偏好关注你如何搜集周围世界的信息——直陈性地、有序地(感觉型S),还是比喻性地、随机地(直觉型N)。 第三对偏好涉及你喜欢如何作出决定——客观地、不涉人情地(思考型T),还是主观地、顾念人情地(情感型F)。 最后一对偏好关注你每天的生活方式——你喜欢事先决定、照计划过得井井有条(判断型J),还是宁愿灵活应变、在生活中顺其自然(感知型P)。
这些特性结合起来构成了16种不同的性格类型,类型不存在好坏之分,它只是说明了个体在态度和功能上的倾向,定性而不定量。
由于偏好的存在,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偏好,并在这些偏好领域培养充分的信心和足够的能力。但这并不是说人们从来不去那些非偏好的区域,实际上人们发展得越成熟,就越能够在充分掌握偏好区域能力的基础上,不断使用那些非偏好区域的能力和特质,但是非偏好的特质并不能替代原始的偏好特质。
类型观察理论会让你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你和周围的人有怎样的不同,从而进一步了解这些相同点和差异点会使你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在哪里和谐,在哪里产生摩擦。类型观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比如:性格和工作匹配度分析、帮助解决工作中的人际冲突和矛盾、职业发展、影响力的提升和团队合作等等。
说明:以上内容根据宁向东教授在“得到”平台上的《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整理,有删改。欢迎前往“得到”平台订阅各种课程,汲取人生成长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