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年,又名遐延,安徽怀宁人,陈独秀长子,生于1898年。1915年,陈延年考入上海法语学校专攻法文,1917年考入震旦大学(今复旦大学)攻读法科。1919年12月下旬,陈延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陈延年屏弃原先信仰的无政府主义,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1922年6月,陈延年与赵世炎、周恩来一起创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并担任宣传部长。同年秋,加入法国共产党。不久,经中共中央正式承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陈延年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父亲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之一。陈延年完全有条件凭借父亲的名望和地位进一所好的学校,找一份好的工作,或者利用家庭的经济条件,过优越的生活。况且,他是祖母疼爱的长孙,祖母和母亲把继承家业的希望都寄托在陈延年身上了。但是,陈延年没有按照祖母和母亲所希望的路去走,也没有依赖于父亲。因为,生长在内忧外患的动荡年代的陈延年自幼就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大志。他执意要离开家庭,去寻找真理,实现自己的志向。
1915年秋,他同弟弟陈乔年随父亲来到上海读书,先是在法语补习班学习外语,1917年,陈延年兄弟俩凭自己的努力双双考入上海法租界的震旦大学。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陈延年从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入手,每月只拿父亲供给的10元钱。这些钱在交纳了学费和购置必要的书籍文具以后,已经所剩无几了。为了节约开支,陈延年寄宿于《新青年》杂志发行所,利用打烊以后店堂的地板当床铺。他一面刻苦读书,一面利用课余时间外出打工,谋生自给,过着艰苦的生活。
有人这样描述陈延年艰苦的求学生活:“两兄弟寄宿于《新青年》杂志发行所店堂地板上,白天在外工作,谋生自给,食则侉饼,饮则自来水,冬仍衣夹,夏不张盖,日与工人同做工,故颜色憔悴,人多惜之,而怪独秀之忍也。”
就在1927年6月26日下午,刚刚成立的中共江苏省委由于叛徒出卖,在省委机关所在地上海施高塔路(今山阴路)恒丰里104号(今90号)被国民党特务机关破坏了。被捕人员中有一个浓眉大眼、皮肤黝黑、体态敦实、身着短衣、裤腿上扎着草绳的年轻人。在阴森恐怖的审讯室里,国民党特务对年轻人开始了审问:
“你叫什么名字?”
“陈友生。”年轻人沉着地回答。
“你是干什么的?”
“烧饭的。”年轻人仍然不紧不慢地回答着。
审讯在一问一答中持续着。国民党特务边审问,边打量着面前这个穿着简陋的年轻人,尽管疑惑重重,但是也无法不相信他颇合身份的口供,于是在审讯记录中写道:“陈友生,被雇佣的烧饭司务”,就草草收场了。
其实,这个穿着简陋的年轻人,就是刚刚被中共中央任命为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的陈延年!而他俭朴的装束正是他一生保持艰苦朴素的工作和生活作风的真实写照。
1927年6月,中共中央撤销江浙区委,分别成立江苏省委和浙江省委,陈延年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6月26日,陈延年遭国民党军警逮捕。敌人为了得到上海中共党组织的秘密,对陈延年用尽酷刑。但陈延年以钢铁般的意志,宁死不屈。敌人无计可施,遂将他杀害。陈延年牺牲时,年仅2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