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应学员要求,正在整理音频 《李白的故事》;
前几日看《中国诗词大会》,研究《阳关三叠》,对王维也进行了较详细的整理。
了解了他们他们的生平,故事,诗作……我只想惊问:两位师傅,请问你们这是咋的啦?
两人都有共同的挚友:孟浩然,杜甫,王昌龄……
两人都喜欢交朋友,对宗教痴迷。
两人还都走过玉真公主的后门。查遍资料,竟然还有三人之间的野史,我也是够了!
这么多诗,这么多故事,那么多的机会,竟然都没交集!诡异不诡异?
例如:开元十八年, 前辈诗人贺知章常约张旭、李适之、 崔宗之、李白等名士于长安市上开怀畅饮,后来就有“饮中八仙”之美名。而他们就没有邀请过王维。
又如:开元十九年,前辈诗人张九龄第三度奉诏入京,闲余之时就多次邀上王之涣、王昌龄和王维等人于长安城郊渭河之滨把酒论诗,而他们也没有约请过李白。
还如:天宝二年,诗人王昌龄、裴迪、王缙等人相约了王维游长安青龙寺悬壁上人院并一起赋诗,说好每人写一篇同题诗以作纪念。这一次游玩,大家没有叫上李白。
再如:天宝三年,贺知章向皇上提出辞职归隐得到允诺后,当即约请了几位朝中大员及文朋诗友到长乐坡出席送战友的最后晚餐,其中就有李白,但也没有喊上王维。
总之,两位大咖在长安的各种沙龙聚会里面,见面的机会应该不少啊,但是为什么就这么,老死不相往来啊!
好吧,李白和王维之间最大的故事竟然是:没故事!
简直就是有他没我,有我没他的节奏啊!性格不和?佛道对立?
李白,狂放不羁,潇洒而不受世俗约束。从他的诗歌、行为、言辞中,你所感受到的,是豪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傲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甚至是童稚的天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率性的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看着他的诗,你会觉得一切都变得开阔了,那是一种洒脱的解脱。
王维则有些雅的极致,是那种文人似的纯粹的雅,他的行为,他的诗歌中,让你感受到的,便是那种温文。他的诗中也会有豪气干云的时候,——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也会有士不平则鸣—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沙;也会有雄浑的气魄—风劲角弓鸣;也会有自负—今生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李白想做神仙,自命不凡,一生傲骨却又颠沛流离,这种神仙做得辛苦。可是他依然从骨子里高调的宣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样的自信很对,可是活得也很累。
王维想做居士,研佛法习禅理。身在朝廷,心在庙宇。吃着皇粮,寄情山水。念着佛经,赋诗绘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等坐禅似的修行,几乎是孤芳自赏和红尘独处的自供状。
我觉得啊,以上都是借口,什么性格不合,佛道对立!他们二人的朋友圈中,互有佛教徒或道教徒,未见得朋友都不得做了。
按现在的话说啊:互相关注着,就是不点赞!潜意识中,还是互相较劲,连信仰什么也成为相互藐视甚至相互敌视的由头。
你说呢?各位大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