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币嗨Bihi内容合伙人计划”赞助。
圈子是primas的灵魂。
圈子是大家进入Primas后第一个要面对的神奇的存在。
圈子像是Primas给用户设置的一道又一道的门槛:发表文章要加入圈子,转发要加入圈子,评论要加入圈子,就连随手点个赞也要加入圈子。
用户可能无法理解,圈子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置圈子这个神奇的存在?
如果无法理解圈子及其存在意义,就无法适应Primas的生存规则。
我在之前的文章写过一种理解Primas圈子的方法:
Primas的圈子是一种特别的存在,Primas没有关注功能,没有热门机制,圈子是我们发布和阅读文章的基本单位。
我将圈子理解为特别的微信公众号。加入一个圈子相当于订阅了所有成员共同运营的公众号。圈子里的任何人都可以在圈子里发布自己的文章,也可以把别的圈子里的文章转发过来。
这篇文章将进一步分享我心目中的圈子及其存在意义,以下是本文的目录:
1.圈子是加标签的朋友圈
2.圈子是共识者的天堂
3.圈子是用户自治的手段
4.圈子是用户多重身份的载体
1. 圈子是加标签的朋友圈
除了类比公众号的理解方法,我们还可以这样去理解圈子:圈子是加了标签功能的微信朋友圈。
我们的微信加了很多朋友,但是每个人都有多种兴趣爱好,大家的兴趣爱好无法完全一致。朋友分享在朋友圈里的内容有的是我们感兴趣的,有的不是我们感兴趣的。
如果给朋友圈里的每个分享内容都加上一个标签,我们刷朋友圈时选择不同的标签,就可以展示不同题材的内容。这相当于对内容作了筛选,我们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
以上这个加了标签筛选功能的朋友圈就是Primas的圈子。
圈子这个平台不以「作者/传播者」为中心,而是以「内容」为中心。圈子里的内容都是我们感兴趣的,都是和我们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感兴趣的。
2. 圈子是共识者的天堂
我们加入一个圈子是基于什么?
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也就是共识。
圈子就像是豆瓣小组一样,是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讨论话题的地方,无论你来自哪里,有什么兴趣爱好,都能在这里找到和你一样特别的人。
圈子给了具有共同爱好的人提供了一个内容创作、展现自我、沟通交流的平台。
所以圈子是共识者的天堂。
3. 圈子是用户自治的手段
我们熟悉的内容获取方式有以下两种:「搜索」和「推荐」,代表分别是百度和今日头条。
搜索是获取信息最直接明确的方式;推荐是内容推荐引擎通过对个人的喜好进行搜集和分析后,将用户喜爱的内容主动推送给用户。
搜索和推荐都是中心化内容筛选和过滤。一方面中心化的机构难以避免恶意的人为干预;另一方面大规模的机器算法实施会不可避免地加剧''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
而在Primas平台上,用户可以选择加入自己感兴趣的圈子,所有的圈子的内容都是用户自治的,用户可以自由发表或者传播内容。另外,所有和内容展示相关算法都是开源和透明的,用户可以参与算法的优化。
圈子的存在可以确保内容不会被任何中心化的算法所操控,所以圈子是用户自治的手段。
4. 圈子是用户多重身份的载体
男人不只有一面
比如说我,表面上我是一名出类拔萃的汽车工程师,我希望与大家分享我专业的汽车知识;到了周末我化身为一个英俊潇洒的兼职模特,希望与大家分享我的写真照;同时我又是才华横溢的小说爱好者,希望与大家分享我写的原创小说。(以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算我抄你。)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运营的是微信公众号,被我专业的汽车知识吸引来的粉丝,对我的写真照和小说并不感兴趣,如果我时不时发布写真照和小说,很有可能会大量掉粉。
但是仅仅发布汽车又不能满足我多才多艺的展示需求,无奈的我只好再申请多2个号,分别发布不同的内容,导致我分身乏术。
而Primas的圈子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的汽车知识转发到汽车圈,我的写真照发布转发到写真圈,我的小说发布转发到小说圈。汽车圈的人不会看到我的写真照,写真圈的人也不会看到我的小说。
每一种内容都有其合适的去处,而作者则可以自由地拥有多重身份,展示真实又多样的自己。
所以圈子就是我们多重身份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