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半年,具体几月份我已记不清了,只知道那个时候班里都有些年味了,天天都能听到同学们谈论着“今年过年我要去哪去哪”、“今年谁会上春晚节目”、“今年过年我要像那谁表白”……
也就是在这临近期末考试的时间里,我的脚不小心扭伤了。想想当时脚扭伤的那个场景,至今也是让我哭笑不得。
那天第一节晚自习下课,好友楠楠让我陪她去小卖部买东西,我们班位于二楼拐角处,距离小卖部确实有些远,害怕时间不够,我们一路小跑着(当时是楠楠拉着我),快到小卖部的时候楠楠说:你在这等我,我进去买。就在楠楠松手的刹那,只听到‘啪’的一声,我右脚突然像踩空了一样整个脚都崴了过去,眼泪立刻咘哒咘哒的往下流,而楠楠早已跑进小卖部,没了身影。楠楠出来后,见我低着头,半弯着身子,赶紧问道:真真,你怎么了?刚才不还好好的吗?我说我脚扭了,特别痛,不能走路。楠楠说:可这是平地啊,我牵着你的时候还没事,怎么我一松手脚就扭了呢???是啊,这也是至今想起来还哭笑不得的地方,明明是很平坦的路,没有坑没有洼,真是活见鬼了……
那天,楠楠把我背进教室,晚自习结束后,也是楠楠把我背回宿舍(真的好怀念那个时候的友谊,纯粹、真实、美好,踏入社会再也找不回那份记忆了)。本以为睡一晚就好了,可是第二天起床脚还是特别疼,没办法,楠楠只好替我给老师请假,然后背我去医院,到医院拍完片子后,医生说我脚踝那骨折了,我当时真是吓坏了,整个人都蒙了 ,一想到可能以后自己不能正常走路,也不管旁边有人没人,眼泪刷的一下又出来了。现在回想那个时候的自己,是那样真实,那样随性,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分场合,不分时机,不会想后果,更不在乎别人会怎么看。
但现在,再疼我也会强称着,实在忍不住了,就抬头望望天空,它那么大,一定会包容我所有的委屈和疼痛,不管怎样,我都不会轻易落泪,至少不会让别人看到我的眼泪,这是岁月教给我的坚强,它看似使我变得强大,其实不过是空有躯壳而已,打破它,你会看到,我还是那个我,依然蜷缩在一个角落,害怕受伤害。
如今,我真的好怀念那个懵懂莽撞不成熟的我,我不知道那个她哪去了,可能……被岁月给弄丢了吧……
后来,我不得不回家修养。
在家修养的那一个多月,我真的是百感交集……深深自责自己给妈妈带来那么多麻烦、痛恨自己白白地让爸爸花了那么多血汗钱、也害怕自己会因为修养耽误学习……
自己的成绩本来就不好,在班里属于上不去也下不来的中间型,这样的状态着实让我觉得有些尴尬。一想到同学们此时此刻都在教室好好学习,而我却躺在床上,我就愈加心慌。我仿佛都能看到同学们那种积极上进的浓厚学习场景:A在背书、B在做题、C拿着习题请教同学、D带着卷子跑进办公室……越想越慌,越想越害怕……突然,我好像听到了有人打断了我的思绪,那个人不是别人,是我自己,确切地说是另一个我。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两个人,一个叫悲观,一个叫乐观。乐观的那个人告诉我“真真,不要再瞎想了,光坐在那想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要有行动,你必须要有一套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查缺补漏。”
的确,我的害怕、担心全都源于看不见。我想象着我的对手都在认真听课,没有一个人睡觉,没有一个人开小差。虽然,这只是我想象中的样子,但是却给了我非常真实的感受,让我害怕本来就不完美的自己会一再被人超越。说到这,我不禁想起了心理学上的一幅漫画:一个高大的人站在镜子面前,看到镜子里自己非常瘦小;他头脑上空浮现出一个非常强壮结实的猛士,写着‘对手’二字。这幅漫画非常鲜明地揭示了心理学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假想心理:人们在看不进对手的情况下,习惯把对手想象的很威猛、很成功、很励志,却把自己看的很渺小、很失败。这必然形成两种趋势――一种是畏缩不前;一种是迎难直上。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正确调节自己的心里。所以:一个好的心理素质+看不见的对手=成功!
于是,我拿出书本和笔,开始了艰难的复习之旅……
一个多月过去了,我脚上的石膏终于可以卸掉了,也意味着我又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
我到学校的第二天正好赶上学校期末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老师说由于我没有复习可以不考,但是我拒绝了,我说我要考,老师当时很吃惊,当然也同意了,走前,老师还说:真真,别把成绩看的太重,正常发挥就行。但是,哪个老师不重视成绩?哪个老师不是按成绩说事呢?我知道老师这样说只是提前透支安慰和理解罢了。
两天后,成绩出来了。那天的场景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上午的第三节自习课,班主任拿着一沓试卷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然后把卷子猛地扔到桌子上,粉笔盒里的粉笔都被振了起来,桌子上的几个半截粉笔头和一支不知名的笔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震,掉到了地上。没有一个人敢去捡,同学们都低撘着头,班里异常安静,静到都能清晰的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郑XX,是这次模拟考的第一名。”刚听到我的名字,我心头猛然一紧,大气不敢出,再听到‘第一名’三个字,我开始觉得脸在发热,手心冒汗,心也是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慢慢地,我平复了紧张不安的心,心里有些激动,有些兴奋,有些骄傲,虽然这是我应得的回报,是我努力的结果,可是,我却始终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当然,跟老师一样吃惊的还有我的同学们,他们不敢相信平时成绩一般的自己在耽误了一个多月的上课时间后,竟然考了第一名。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能获得这样的成绩,他们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看不进,我才更加在意自己的学习状态,才会分秒必争,才会更加刻苦,更加踏实。
所以,请调整好自己心态,你离成功,只差一个看不见的对手!
当然,如果只有一次成功的经历,我断然不敢下这样的结论。所以,接下来我还想跟朋友们分享一些我的考研历程……
大三刚确定考研时,同学们都忙着抢座位,我动作太慢,所以,考研教室没有我的一席之地。我当时考的本专业,教育技术学,复习参考书跟教育学(基础教育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相似,不过比教育学还另多了两本专业课书。所以大家可想而知,没有一个固定复习桌,对我来说将是多大的困难和挑战。
我每天5点10分准时起床,不需要闹钟,一是担心吵到还在熟睡中的室友,二是我根本就不需要它。每天叫我醒我的是梦想,也是习惯。起床收拾完,在后营随便买点早餐,就开始了我一天的复习计划:上午的主要任务是背单词、看教育学课本、看专业课知识。对于背单词,我没有买单词书,一是觉得单词书太大太重,二是觉得单词书规律性太强,会限制我的思考和习惯。我是在手机上下载了扇贝APP,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次刷100个单词,80个是复习背过的,只有20个是新单词。当然这个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因人而异,英语底子较好的可以多看些,英语比较差的可以把目标放小些。对于复习教育学,因为是第一次准备考研,我也没有什么经验,没有什么套路,就是按部就班的一本一本地看。第一遍是粗看,没有做笔记,第二遍放慢了速度,开始做笔记,找各章节之间的联系,第三遍是仔细扣细节,看非常细小的,可能会考到的知识点,因为我不知道出题人会考什么,所以我不敢放过任何一个死角。专业课,一本是全英的,一本是改革后新增的。这两本专业课我都不熟悉,所以看起来比较吃力。但是我丝毫不敢松懈,不敢怠慢,不过含糊。对于全英的那本,除了先熟记老师之前划过的一些重点外,我完全把它当作一本新书,里面的每一句话的每一个单词,我都不放过,不懂就查,然后记下来;对于新增的那本书,我是边看边记边背,所以进度非常慢,因为我想争取第一遍就把基础打牢。
我记得光做笔记我都买了5个备课本和2本稿纸,5个备课本正反面我都记得满满的,2本稿纸也差不多用完。因为我始终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当时我准备报考上海外国语大学,跟我一起复习的还有一个同学,她准备报考东南大学,我们报考的都是教育技术学,参考书大都一样,所以我们经常会一起探讨问题。有一天她看到我的教育学书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不同颜色记号的笔花花绿绿,很是吃惊,在看完我的笔记后更是愣住了,说:真真,这样肯定很慢,很浪费时间啊,别人都是买考研指导书看重点就行了,有的都不会考。当时我是这样回的:如果出题人只考重点,同学都只看重点,那出题人怎么拉开成绩差距?而且一个好大学只有几个名额,但是报考的学生却有几十几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知道对手的复习进度,不知道对手的复习状态,不知道对手的复习计划,不知道对手有没有报班,甚至不知道对手是否是二战……那么多的不知道,那么多的不确定,我们能做的只有监督自己,鞭策自己,时刻提醒自己你的对手一直在拼在干,自己只有更努力、更自律,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
带着这样的心态,我一直按部就班,有规律地复习着……最后我以384的好成绩进了上外复试,而且这个考研成绩当时也是我们班最高的。但是,我的上外复试没过,也不愿接受调剂。在这里,我也不想再多说当时复试失败的感受了,总之三个字:不好受。重要的是要勇敢地走出来!
不管怎样,我都感谢那时努力、坚持、踏实的自己,尽管最终我也没能进入我梦想的大学。
复试失败,它只能说明我在某些方面还需要改进,需要完善,这并不能遮掩我初试的光芒。那个时候,很多同学问我是怎么做到的,现在我想说,我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我有一群看不见的对手!
所以,你离成功,也许只差一个看不见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