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的作品是第一次读,台湾作家,读到五分之一的时候,就觉得很有村上春树的感觉,是我喜欢的类型。
叙事平静,对话不多,多是陈述句,但描写,自然让你有一种稳定感。我一直觉得好的作家,读他们的作品,会唤起你写作的欲望,即使不真的写东西,但会觉得叙事是一件奇妙的事情,这一点,陈雪就做到了。
都市,高楼,住宅,阳光,生活在其中的人和事。
每个人自己的故事,每个人走到这里的旅途,就可以听着陈雪稳稳当当的叙事下来。这些天北京很冷,春寒料峭的感觉,应该是台北没有的气候。有时候想啊,大凡别的人口聚集之所,恐怕都是自然形成,北京,真的是吗?好像更像是一个业绩工程,政治指导着一切,就在这座城市发生了。
一个城市到底有没有好感,我觉得和气候关系很大。至少是无风的气候。台北,一座小岛上的城市,混迹各色人等,雾霾是没有的,天气应该也是晴好,温软的海风应该是能够吹拂进每个人的心里,必须要说的话,恐怕是地震的问题,不过这个就和气候没有关系了。
小说分成四个部分,是让人读了就放不下的那种,第一部分的叙述,第二部分的口述,后面的还没有读到,但觉得情节还是牵引着人读下去,完全不高傲,消遣的角度来说也特别的让人忘乎所以,这就是小说的目的了。
能做到已经很好。
读小说的时候会想,住在那样的大楼里该多好。
我喜欢居住的地方,说起来还是更像五星级酒店多一些。健身房,游泳池,购物站点一应俱全,都在一栋大楼之中,冯仑说的立体城市概念,其实也就不过如此,无需移动,上下就可以解决生活所需,休闲放松都在一栋大楼里解决。
最好还有阅读室,说起来就好像辉盛阁给人的感觉,居住在这里的人彼此当然是不认识的,但也可以在机缘巧合下成为朋友,甚至是情侣,或者单纯的性伴侣关系,如果完美的话,最好办公也是在此,当然,生活上可能有些单调,但从效率来说,简直高到无以复加。想象一下同事们住在一个楼层中会有多少有意思的,创意的事情发生,就会觉得幸福的生活,从便捷度来说,简直无以复加。
还会觉得,原来关于住房,还可以有很多这样那样的故事可以发生。台北的这座大楼可以买下来,当然也可以租下来,会有房产中介处理手续的事情,会有物业公司负责大楼的打理,各司其职,解决居住和生活的问题,做个人生快乐的生存者。
小米公司的出租房可能就是这个概念,产权是没有的,但便利是绝对的,所有的东西都即插即用,你不需要拥有什么东西。今天的中国,房子捆绑了生育权,教育权,是多么高傲的想法,好像在和一件本来大家就不情愿做的事情对抗。
这是一个拔河比赛,绳子的一端是上述的各种权利,绳子的另一端是人类想把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的原始冲动。绳子绷的很紧,而我看来,人性的那端会随着物质的繁荣突然松绑。
就好像发达地区的任何城市,不因为你租住在这个地方,就剥夺你应该有的权利。
因为没有人是孤岛,一个群组的被剥夺,必然导致整体上的负面效果。
世界从实体变成手机里的数据;生活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的左右变成了一座大楼里垂直的上下。
应该是居住的最佳范例。
必要的个人空间,和无处不在的公共设施。
这是我喜欢都市的一个重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