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站——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有限公司。
酒泉,是广袤河西走廊的一颗明星。近年来,风电产业应用而生。酒泉娃祝酒泉,当然要知酒泉,爱酒泉。
第一,二站距离不遥远。车程不到三十分钟。稳稳行驶中,老远,与土地同色的风电叶片已投入眼帘。和孩子们一样,我们都非常想一览其芳华,探究它的奥秘。喜欢它颜色,与土地水乳交融;好奇它的制作,怎样的厂房能容得下这“庞然大物”;惊叹它的工作,怎样的的转动使它呼风唤雨,能量满满?心中的问号一个个逐渐竖立,期待在这里有所解密。
但大失所望,迎接三批研学学员的工作人员,和我们不相上下,小白一枚,答非所问!只能输出几个数字。我们只能“望梅深叹”了!
时间接轨了,午饭时间到了。孩子们个个都盼着一块吃大锅饭了。
今天的午饭实在,很合西北娃的胃口。七菜两主食,一桌十个娃。量足饭香,孩儿们吃得文明。比起以往外出的用餐实况,好了很多,不用老师和教官们守餐了。
这一点,为成长的娃们输个大拇指。
三个班,160个娃,基本能光盘了。特别是三班的几个娃,用他们小小的行动点亮了整个大厅。
博杰是个小胖墩,做事如其人,敦厚朴实。他把吃不上的米饭和菜打包在了塑料袋里。文明是能“传染”的。姝瑶也这样做了,虽然是不多的一点米饭和豆腐,她也用心地打包了;子涵也把桌上剩余的两个花卷也打包了;给梓涵也打个包吧,这样,桌上的饭菜既不被浪费,梓涵回到家,还能吃上热乎的饭菜了!
好,就这样做,像孩子们一样,勇敢得!给梓涵打包了两个花卷,一碟木耳炒辣椒。“老师,这碟炸土豆也帮他打包吧!”我回头一看,是歆羽同学。平时爱叽叽喳喳,看似心里不装事,但却装着一颗善良纯真的心。在歆羽的帮助下,我们给梓涵又打了几碟菜。“老师,你看那,那盘花卷几乎没吃几个,我们也去打包吧!” “好,一起去打包吧!”!
跟在我们身旁的梓涵也开心地朝着那盘花卷和我们一起走去。(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