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发展心理学>识别改变障碍:心理舒适区

得到APP里 -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课第3讲之摘要与心得。


<心理舒适区的本质:熟悉的应对方式>


想要改变,就要走出心理舒适区,那么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什么是心理舒适区。



有些人明明处在很痛苦的环境中,却仍不愿意脱离或改变,因为这个痛苦的环境就是他的心理舒适区。

有些人真的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却依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这些固有的想法和行为就是他的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指的不是一个舒适或者熟悉的环境,而是熟悉的应对方式。

因此,走出心理舒适区,既不是走出舒适的环境,也不是走出熟悉的环境,而是走出原有的思考模式和应对方式。



所谓应对方式就是当我们面对生活中困难的事,如何应对具体的事情和内心的情绪。

心理学的应对量表归纳了六种常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



<改变的障碍: 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让我们拥有安全感,尤其受到威胁,感到焦虑的时候,我们更加会采取自己熟悉的应对方式。

走出舒适区就代表着要放弃过去对抗焦虑的武器,重新找出适应的方式。为了回避焦虑,拿回控制感,感性的大象经常会回到原本熟悉的应对方式,这也就是为什么尽管我们已经知道改变就是要创造新经验,改变却还是这么地难。



课堂中的例子是有个女孩和男朋友是长期的异地恋,当两人论及婚嫁,要住在同一个家里一起生活的时候,却让她感到深深的焦虑,因为她对异地恋的相处模式已经非常熟悉,这就是她的心理舒适区,结婚后的新生活也意味着她要走出这个心理舒适区,重新找到适应新生活的方式。



心理舒适区会让我们依照过去所累积的思维和惯性去建构生活,而不是根据生活来选择一种合适的应对方式。

环境总是一直在改变,人如果抱着固有的想法不变,仍然用旧的方式在应对一切,便很难处理好新的事物,因为无法适应而感到格格不入,感到痛苦。



我想,走出舒适区的意义就是保持开放的心胸去学习新知识,接纳新观念,培养新思维,建立新习惯。勇敢自我迭代的人,总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重点回顾>


1.心理舒适区指的不是一个舒适或者熟悉的环境,而是熟悉的应对方式。

2.心理舒适区让我们拥有安全感,感到焦虑的时候,我们更加会采取自己熟悉的应对方式,因此,尽管我们已经知道改变就是要创造新经验,改变 却还是这么地难。

3.走出舒适区的意义就是保持开放的心胸去学习新知识,接纳新观念,培养新思维,建立新习惯。勇敢自我迭代的人,总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想了解自我发展心理学完整内容,这门课在得到APP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