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固有标签,贴在中秋节身上的,大约就是两字
——团圆。
为啥?因为月亮是圆的,月饼也是圆的呀!人理所当然就该团圆啊!
所以,今年,我回家过中秋节。
中秋嘛,正是蟹肥菊黄的时候,蒸几只肥蟹拿来下酒,最好不过了。深谙此理的老爹晚饭就蒸了螃蟹,煮了黄酒。
浓浓的酒香让我不自觉的把杯子捧到老爹面前,笑嘻嘻的示意他。
沾着节日的光,老爹大方的给我倒了一杯,说,来,今天破例,咱爷俩喝点。
我高兴,不为别的,只因为我爱喝酒。除了白的,红的,黄的,啤的都喝,虽然喝不多,但就是好这一口(好像树立了个坏形象……)。
我端着酒杯闻了闻,刚熬好的黄酒还冒着腾腾热气,小心抿了一小口,嗯!香!
估计老爹被我这样子有些吓到,连连开口嘱咐,你平常可别喝酒啊!
我笑着打哈哈,嗯,平常不喝。其实,‘不喝’中间略去了一个‘少’字。
老爹掰开一个螃蟹递过来,说,先吃点,下酒菜,下酒菜,哪有不吃菜先喝酒的?
我接过来,呵!这时候的螃蟹还真肥!满满的全是蟹黄!看得我顿时口水横流。
我边享受着美味边和老爹闲聊,其实多数是他在说,我在听。他说些家里的事,我说点工作上的事,老妈偶尔掺几句。别人家的老妈都是千问万问,生怕你有什么事她不知道,我家是爹说妈看,完全相反。
情到深处自然浓,酒喝高了话更多!
按照以往的惯例,老爹总会给我上一堂政治思想课。这次也不例外,喝到兴头上,开始上课,摆事实,讲道理,说了好多有的没的。我忽然记起来,他曾借着酒意,挨个把《欢乐颂》里的人物给我分析了一遍。
我开玩笑,你没有当教师,真是中国教育事业的一大缺失。
老爹笑笑没接话,喝了口酒才说,别嫌爸爸唠叨,今天团圆节,你好不容易这时候回来了,我和你妈高兴!
我愕然!
我能说这是我毕业以来除了过年,第一次在法定节假日放假吗?
别不信,这是真的!
因为行业关系,什么五一十一,端午中秋,统统都在上班。节假日对于我来说,只是个熟悉的字眼。
刚一开始,特别不习惯。平常的假日倒还好说,一到了团圆的日子,心里就开始泛苦水,凭什么别人都回家团圆了,我就得认命的上班?更何况还没有多余的加班费!
可后来时间一久,竟然也习以为常。翻开朋友圈,微博,一水儿的晒幸福,晒美食,晒团圆……心里翻个白眼,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不就是过个节吗?还不是往常的一天24小时?还能多出来一个小时不成?
也许是我生性偏冷,不喜热闹,又或许是因为一人在外时间太长,以至于几年后(差不多五、六年吧)第一次回家过中秋节,也没有想象中的兴奋。
原来,团圆节就是团圆节,它有一种独特的感动与情怀,也正是这种感动与情怀,让它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我想起今天上午回家的情形,路上的车多,人也多,车站的拥挤程度更是比平常多出了几倍。买票人的队伍竟长龙般的排到了门外!
我有点傻眼,看着几乎人人都提着礼盒才恍然大悟,奥,今天是中秋节啊!
可是一个小小的中秋节怎么让我有了春运的错觉?
车后座有个男生在打电话,不知道电话那头说了什么,他的音调陡然提高了几度,回,为么不回?今天是中秋节啊!没时间挤时间也得回,就回家和父母吃顿饭也回。
语气十分中肯。
原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节日已经不紧紧是节日,它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更多的是一种感情承载。
螃蟹忽然就多了点特别的滋味,酒似乎也比刚开始更要醇香。
不管现在的你处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也不管你回不回家,那一轮圆月始终会挂在天边提醒你,今天月圆,是十五,是中秋节。
酒喝的并不多,但还是带了些许醉意,我把这归结为节日的力量。所以,未能回家的人,不管什么原因,打个电话吧,问问父母,说说你很想他们。
祝大家:花常开,月常在,人团圆!
欢迎交流看法,喜欢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