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是我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瑶族服饰不仅有五彩斑斓的色彩、
神秘吉祥的图案纹样、
样式各异的头饰配件,
还有代代相传的制作工艺
以及情趣盎然的文化意境和文化功能。
自远古时代,
瑶族先民“织绩木皮、染以草实,
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
瑶族服饰不仅是区别瑶族
和其他民族的直观形象依据之一,
也是区分内部各族系、支系的重要依据。
据统计,瑶族服装的款式多达100余种,
头饰也不下100余种。
瑶族历来把银饰视为高贵、
富有和华丽的装饰品。
各支系瑶族妇女均以佩戴银饰品为美。
制作银器也是他们的传统手工业之一。
瑶族服饰由瑶族群众
自织、自染、自绣而成,传承千年。
瑶族服饰尤以各色花纹图案相间、
大红色为主的红瑶服饰出名。
瑶族群众擅长织花、挑花、
蜡染、制丝等工艺,精于蓝靛印染,
有蜡染、针线折染两种方式。
瑶族人民以娴熟的蓝靛印染和印花技术,
制作出了驰名国内外的“瑶斑布”。
瑶族支系众多,分布广阔,
各支系服饰也不尽相同。
瑶族因服饰的颜色、裤子的式样、
头饰的装扮不同而得各种族称。
如广西南丹瑶族男子穿交领上衣,
下着白色大裆紧腿齐膝短裤,
因而得“白裤瑶”之称。
龙胜的瑶族由于穿红色绣花衣而得“红瑶”之称,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瑶族服饰的色彩、款式之丰富。
红衣节是红瑶同胞特有的民族节庆日,
红瑶同胞在红衣节这天,
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
肩担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品,
交换一年所需的生活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用品,
未婚青年则在这一天借机
唱山歌、吹木叶,
以优雅动听的情歌来相约幽会意中人。
2014年11月11日,
瑶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瑶族服饰因它的珍贵、独特和美丽,
让我们都感到自豪,
也更想要倍加珍惜,悉心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