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接纳各国交流学习,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作者在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参考大量古代典籍。以当代年轻人的观点融入现代流行用语,将唐代十二位不同诗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背景展现了我们眼前。整本书读起来很轻松,就像在我们对面讲述着一个个诗人的故事。
文章的开篇以一代才子王勃打开了诗人的序幕。自古才子多薄命,王勃出生书香世家。六岁能下笔成诗文,九岁的时候看了当世学者批注的《汉书》,当场写了本《指瑕》。十岁时他能把“六经”倒背如流,可命运多磨,少年得志又失志。十七岁授朝散郎,是大唐最年轻的朝廷命官,因一篇《檄英王鸡文》被夺官身,将其赶出长安城。之后受尽磨,当自己的才华得到唐高宗认可时他以因船翻落水了而亡。
文中喜欢的诗人还有李白,喜欢他那拿得起放得下洒脱,他向来无酒不成欢,他曾经的梦想是当个行侠仗义的剑客,最后却成了大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第一诗人。一斗剑南春下去,文思犹如泥石流一般流畅,什么锦绣诗句层出不穷,全是吼出来的。吼完就蔫儿,躺在酒肆里神游天外。天子呼他上船作诗,他不去,“臣可是酒中仙,就算是皇帝老子,也莫要打搅我喝酒!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李白两次入赘官宦家庭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李白是一个帅气洒脱的诗人,真是应了那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王之涣直到最后,还是一个小人物,对于一个留下著名诗篇的诗人而言,实在说不过去。一辈子没当什么大官,也没做成什么大事,传世的作品也仅仅只有六首,两唐书上连他的传记都找不到,但从作者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个“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一生虽无大起大落但也逍遥自在。
他拼尽全力,气喘吁吁地把试考了又考,可那层固化的门槛始终高高的、大大的,无法跨越。可那又如何?就算不能胜天半子,至少还有一片冰心,证明他也曾轰轰烈烈地拼过一场!
书王昌龄少年贫苦,从小就要靠干农活儿来维持生计。为了改变命运,跨越自己当前所处的阶级,他自幼就发奋读书,这是当时他能想到的唯一摆脱贫穷的办法。唐代的阶级固化比现在更叫人绝望。很多人只知道,隋唐时期确立了科举制,寒门终于有了上升的渠道,可那只是教科书上的话。没政治资源的王昌龄只被授了一个小小的校书郎。王昌龄在职位上如履薄冰,他废寝忘食地干,可晋升总是轮不到他。开元十九年,三十四岁的他再次参加科举考中了博学宏词科。最后,任命结果下来了,迁河南汜水县尉。没过多久,又被贬谪到了岭南。最后还死于非命。
正是那保存了千年的瑰丽诗篇,一字一句地证明了,故事里的那些主人公真的存在过,就在曾经,就在这片土地上。这本书的每个主人公都身处黑暗,可他们都有一片冰心暗藏在了心底,而等到黑夜过后,便会见到最耀眼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