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来积淀了多少古籍国典,里面所蕴藏的知识,若是能消化吸收,便可受用终生。然而国学目类繁多,且古今有别,没有正确的方法便不得其中要领,故孟子云:“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杜松柏先生在陈序中有言:“然为学之道,固不在难易深浅,而在贵有方法,繁者宜使之简,虚者宜导之实,散漫者使成系统,陈旧者更予更新。”
西方治学,有其方法论,而国学治学方法却鲜有重视,虽然前有胡适等人有所论述,但依旧是不够完善。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杜松柏先生撰写了《国学治学方法》。“本书之作,在以国学为范围,提供治学方法,期能由术得道,由用显体。”这是杜先生撰写这本书的目的,纵览全书,它理论性和专业性都是很强的,对于治学做国学研究人士大有裨益,虽然我们不是专门研究国学的人士,但其中也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本书共七章,一、三至七章细讲了治学具事、资料收集以及学术论文写作方法等。我主要想分享的是本书的第二章:读书与治学。读书在前,治学在后,没有“不学无术”的研究,可见多读书,会读书的重要性。这里读书的书籍主要针对国学经典类。
读书,似乎是每个人都会的一件事,很多人也不屑去学习怎样读书,这本书中,讲解了国学研读的门道。读书的一个完整流程是:知书——藏书——读书,我们很多人都只做到了最后一步。杜先生在书中就作了具体介绍,第一步:知书,知书及书之作者,可从这四方面做:①由史志众目以知书之撰作及流传 ;②由提要以知书之内容大要,天下书太多,先从概要决定书值不值得读;③明版本以知一书之优劣,寻找书中善本、精本;④由作者以知书之时代意义及价值。对书有了足够的了解后,第二步:藏书,将其按照工具、基本、专精、博览的类别放好;第三步:读书,由书名作者以知书之性质,序跋目录以知一书之要,提要评论以知一书之优劣及价值;翻阅附录附注以明一书之专博旁通;明训诂、辨章句、考故实、稽旨趣、得精要。
了解了读书的完整程序,书中对于读书方法的介绍也是很有启发性的。首先读书要端正读书态度,即“读书乃由知人之所知,到知人之所不知;能人之所能,到能人之所不能的必经途径。”认识到读书需脚踏实地,不可马虎。其次,古人的读书方法,也有许多借鉴之处。